[发明专利]一种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的背景和参考自动校正系统及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1431.2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吴跃进;刘晶;范爽;徐琢频;刘斌美;余立祥;倪晓宇;杨阳;杨叶;詹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5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景云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见 红外 光谱 背景 参考 自动 校正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的背景和参考自动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景校正模块、参考光谱校正模块、光源单元;所述光源单元处于背景校正模块的上方,所述背景校正模块处于参考光谱校正模块的正上方,样品处于参考光谱校正模块的下方且处于光源单元的正下方;
所述背景校正模块包括背景校正单元、第一导向轨道、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背景校正单元固定在第一导向轨道上,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其沿第一导向轨道往复移动,并能移动到光源单元的正下方;
所述参考光谱校正模块包括参考校正单元、第二导向轨道、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参考校正单元固定在第二导向轨道上,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其沿第二导向轨道往复移动,并能移动到光源单元的正下方;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导向轨道两端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固定在第一导向轨道的端部,另一端与背景校正单元固定;当背景校正单元被第一电磁铁吸至光源单元正下方时,第一弹性件受拉;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二导向轨道两端的第二弹性件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在第二导向轨道的端部,另一端与参考校正单元固定;当参考校正单元被第二电磁铁吸至光源单元正下方时,第二弹性件受拉;
所述光源单元包括光源和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处于光源正下方,光源发射可见和近红外光经第一透镜准直后依次经过背景校正模块、参考光谱校正模块的校正后,产生的信号由信号收集机构收集。
2.一种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的背景和参考自动校正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光源发射可见和近红外光经过第一透镜准直后,进入校正过程;
步骤2.当进行暗背景校正时,第一电磁铁通电具有磁性,将背景校正单元吸过来,光源发出的光被阻挡,无法进入信号收集机构,完成背景校正;然后停止供电,第一电磁铁消磁,第一弹性件会拉动背景校正单元沿第一导向轨道返回至初始位置;
当进行参考校正时,第二电磁铁通电具有磁性,将参考校正单元吸过来,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参考校正单元上方的标准参考物质,此时信号收集机构采集参考光谱,完成参考校正;然后停止供电,第二电磁铁消磁,第二弹性件会拉动参考校正单元沿第二导向轨道返至初始位置;
步骤3.当完成了一次背景和参考的校正后,光源发射可见和近红外光经第一透镜准直后垂直照射样品,产生对应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光谱经信号收集机构中的第二透镜耦合至光纤然后传输至光谱仪进行分光和探测,最后根据光谱对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4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