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及其使用的硅胶气囊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08934.4 | 申请日: | 2018-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孙佳赫;石晓馨;张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中兴 |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胶气囊 成型 复合材料管 工装下模 梁类零件 包布层 夹布 预留 复合材料成型 螺栓 工装上模 加工效率 使用寿命 上表面 上下模 真空袋 工装 合模 糊制 紧固 铺层 入炉 贴合 正压 固化 上铺 加压 加工 检查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及其使用的硅胶气囊。本发明中的成型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工装下模体上铺层,预留回包布层,糊制真空袋加压,保证铺层与工装贴合;步骤二,放置上述的硅胶气囊,将预留回包布层回包到硅胶气囊上表面;步骤三,在工装下模体上预合工装上模体,检查是否夹布,如无夹布则重新合模,用螺栓将上下模体紧固;步骤四,硅胶气囊内充入正压,入炉固化。本发明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成型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及其使用的硅胶气囊。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采用工装模具限定管梁外壁造型尺寸,管梁变截面异性内壁采用充气硅橡胶胶囊充正压膨胀,对铺覆规定层数预浸料的管壁由内向外加压,合模后的工装外糊制真空袋加负压力,入炉固化成型。管梁内部状态完全依靠于硅胶气囊的制备。但是目前在管梁成型过程中影响硅胶膨胀的因素较多,膨胀量不可控,R角区域膨胀不完全,导致管梁R角区域的加压严重不足,进而造成了管梁R角区域厚度超差及孔隙率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及其使用的硅胶气囊,通过改进R角区域的加压进而均衡产品厚度,消除R角区域孔隙率,改善管梁类零件的强度、挠度等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中使用的硅胶气囊,其特征是:所述硅胶气囊R角处嵌入金属R角片;根据金属R角片厚度,及硅胶气囊需要厚度,选择金属R角片区域的硅胶片厚度。金属R角片区域的硅胶片厚度为硅胶气囊需要厚度与金属R角片厚度之差。
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工装下模体上铺层,预留回包布层,糊制真空袋加压,保证铺层与工装贴合。
步骤二,放置上述的硅胶气囊,将预留回包布层回包到硅胶气囊上表面。
步骤三,在工装下模体上预合工装上模体,检查是否夹布,如无夹布则重新合模,用螺栓将上下模体紧固。
步骤四,硅胶气囊内充入正压,入炉固化。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金属与硅胶片复合而成硅胶气囊进行管梁生产时,气囊R角的膨胀加压对R角法向力的要求降低,由于金属R角片为一体构造,垂直于平面区域的力同样带动金属R角片对产品R角加压,使产品的R角区域与平面区域的压力值相同,进而保证R角区域与平面区域产品含胶量相同,产品厚度相同,消除R角区域的孔隙。如果能将此方法应用于其他机型类似结构的制造中,对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有着重大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用的金属R角片示意图;
图2为金属R角片与硅胶片连接关系图;
图3为嵌入金属R角片的硅胶气囊示意图;
图4为硅胶气囊更改前后对比图;
其中,1-金属R角片厚度、2-金属R角片、3-硅胶片、4-工装上模体、5-工装下模体、6-工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中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中使用的硅胶气囊,所述硅胶气囊R角处嵌入金属R角片2。根据金属R角片厚度1,及硅胶气囊需要厚度,选择金属片区域的硅胶片3厚度。硅胶气囊需要厚度减去金属R角片厚度,即为金属片区域的硅胶片厚度。通过多架机实际操作,控制预浸布布层松紧程度,确定有利于管梁硅胶气囊膨胀的松紧度。
本发明中一种复合材料管梁类零件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