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7737.0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6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纯;戚永志;王伟胜;黄越辉;王跃峰;张楠;礼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序列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然后将运行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得到风电模拟弃风序列;其中的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根据风电实际弃风序列构建。本发明给出了包括弃风时段分布、弃风持续时间和弃风持续电量的风电弃风序列特性的评价指标,为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提供途径;本发明最终实现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分析未来规划水平年下高比例风电弃风特性,进一步分析弃风限电原因和解决弃风限电问题提供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功率穿透技术越来越成熟,国家对风资源发展越来越重视,大规模风电场已逐渐并网;迄今为止,风电已经成为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潮流;然而由于风电的大规模快速无序投运,电网建设滞后、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风电出力的不稳定性,以及电网中的快速可调节电源容量的限制,造成电网对接纳风电的能力有限,导致弃风情况越来越严重。
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造成对风电弃风电量的统计难度增加,使得弃风电量存在偏差问题,弃风电量统计的准确度将对未来风电研发产生很大影响,不利于风电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弃风电量的统计是做好风电和电网规划的基础,也是制定风电弃风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弃风电量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四种:样板机法、预测曲线法、计划曲线法和功率曲线法。
新能源的持续快速发展已经远远超过电网承载能力,新能源消纳矛盾十分突出,弃风电量呈逐年增加趋势。2012年中国国家电网调度范围(不含蒙西)累计弃风电量超过140亿千瓦时;受风资源下降、电网建设等因素影响,2013-2014年明显好转;2015年弃风电量达到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分区域来看,中国西北弃风最为严重(占总弃风电量60%),东北次之(占总弃风电量30%)。74%的弃风集中在甘肃、新疆、吉林、辽宁四省区,其中甘肃、新疆和吉林弃风比例均超过30%。弃风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弃风特性变得日益急迫。
目前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电弃风,缺少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导致不能进一步分析弃风限电原因和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受到很大的阻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因缺少风电弃风特性的评价导致的不能进一步分析弃风限电原因和解决弃风限电问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先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然后将运行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得到风电模拟弃风序列;其中的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采用风电实际弃风序列获得的风电弃风特性进行调节,本发明提供了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方法,为进一步分析弃风限电原因和解决弃风限电问题提供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模拟弃风序列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
将所述运行数据输入预先构建的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得到风电模拟弃风序列;
所述所述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基于设定的风电弃风序列评价指标体系和风电实际弃风序列构建。
所述新能源时序生产模型的构建包括:
获取历史风电理论功率系列和风电实际出力序列;
将风电理论功率序列和风电实际出力序列做差,得到风电实际弃风序列;
基于预先设定的风电弃风序列评价指标体系,得到风电实际弃风序列各项评价指标值;
基于预先设定的火电机组模型、水电机组模型、抽水蓄能电站模型、负荷模型、电网结构模型和风电理论功率序列模型,仿真得到风电模拟弃风序列;
基于所述风电弃风序列评价指标体系,得到风电模拟弃风序列各项评价指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7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