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07501.7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8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亮;康铭;史婷娜;郭丽艳;王慧敏;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1/3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刺 固定安装孔 内置式永磁电机 转子冷却结构 转子 电机转子 安装孔 底盘 叶片 转子轴向通风孔 轴向通风孔 安装方向 电磁特性 电机径向 空气通过 内部冷却 安装杆 电机轴 气压差 通风孔 端腔 冷却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包括电机转子、风刺底盘和风刺叶片,所述电机转子上开设有轴向通风孔和第一固定安装孔,所述风刺底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安装孔两两之间安装有风刺叶片,且安装方向与电机轴向和电机径向各成0°~90°,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共同设置有安装杆。该结构采用一种风刺结构,在原有风刺基础上加入了两个倾斜角,以增加转子两侧气压差,结合转子轴向通风孔,强迫端腔空气通过通风孔进行冷却,加强了转子内部冷却效果,且不改变电机的电磁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利用转子轴向通风孔和一种风刺配合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由于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结构可靠性高和效率高等优点,正在成为电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动汽车等领域。
永磁电机的转子一般设计成有较强的磁性,电机工作时,由于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的存在,会使电机转子铁心和永磁体产生一定的热量,同时转子与转轴之间的机械摩擦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转子的温度升高。温度会影响永磁材料的剩磁密度,从而影响感应电势、输出功率等电机性能。当温升过高时,永磁体会发生不可逆退磁,造成转子磁通量下降,从而降低电机性能,缩短电机寿命,严重时将导致电机报废。
为避免杂质进入电机内部,以及许多运行环境因素的限制,永磁电机通常采用全封闭结构,这会使转子散热条件不理想,加剧了永磁体的温升。水冷结构虽然能够有效地抑制定子温度,但对于转子冷却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专门针对转子冷却措施较少,通常围绕添加风扇,转子铁心开孔等进行设计。对于转子开设径向通风孔的结构,能够实现端部空气与气隙间的流通,但会改变转子结构,影响电机的电磁性能;对于轴向通风孔结构,通常需要外置风机进行冷却,不适用于全封闭电机。对于转子安装叶轮配合通风孔的结构,虽然加强了轴向通风效果,但对端部空气的湍流效果较差,空气与电机壁面的换热系数低,冷却效果欠佳。现有的风刺结构通过对转子端部空气的搅动作用,提升端部空气对流换热效果,但由于转子两侧不存在气压差,很难实现内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冷却结构,该结构采用一种风刺结构,在原有风刺基础上加入了两个倾斜角,以增加转子两侧气压差,结合转子轴向通风孔,强迫端腔空气通过通风孔进行冷却,加强了转子内部冷却效果,且不改变电机的电磁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全封闭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冷却结构,包括电机转子、风刺底盘和风刺叶片,所述电机转子上开设有轴向通风孔和第一固定安装孔,所述风刺底盘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安装孔两两之间安装有风刺叶片,且安装方向与电机轴向和电机径向各成0°~90°,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共同设置有安装杆。
进一步的,所述轴向通风孔为圆形,位于磁极下方的转子轭部,其圆心位于磁极中心线上,在保证电机转子铁心轭部不饱和的情况下选取最大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安装孔为圆形,位于磁极上方的转子极靴处,其圆心位于磁极中心线上,在满足安装强度的前提下选取最小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风刺叶片的安装位置与电机转子径向方向成0°~90°。
进一步的,所述风刺叶片的安装方向与电机轴向的夹角为0°~90°,且风刺叶片朝向电机转子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风刺底盘和风刺叶片采用导热率高于200W/(m·K)的铝合金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7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