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06675.1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贾清;谢曦;柏春光;崔玉友;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6;C04B35/622;C04B35/645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纤维 增强 取向 max 陶瓷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采用以纤维、纳米片层状MAX相陶瓷粉,其他添加物等制备纤维增强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制备出高度取向片层状MAX相陶瓷构成的基体,纤维轴向方向平行片层状MAX相陶瓷分布,颗粒状陶瓷相增强相弥散分布在基体的新型三元复合材料。从而,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材料晶粒粗大,内部缺陷多强度偏低,断裂韧性差;以及反应烧结温度过高纤维,纤维在基材中发生化学及物理损伤导致性能下降等问题。该方法制备纤维适合大批量工业化制备,性能远超现有任何已知的纤维MAX相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MAX相材料(如:Ti3SiC2、Ti2AlC、Nb2AlC等)作为陶瓷材料室温断裂韧性达6~8MPa.m1/2左右,同时具有高的结构强度、抗氧化、抗热腐蚀、耐辐照、损伤自愈等特点,某些种类的最高使用温度达1700℃。但是其强度和硬度远低于Al2O3、TZP、YAG等传统陶瓷,室温脆性大可靠性低于传统金属材料。为了提高其强度、硬度、及韧性,第二相颗粒(如:SiC、Al2O3、Ti5Si3、TiB2、W)的强化和Nb、Si、N等元素的固溶强化已经被人尝试。当第二相颗粒含量在10%质量分数左右时,复合材料的韧性达最大值8~9MPa.m1/2左右,但是10wt%左右的颗粒含量对强度、硬度和韧性提升有限,超过临界含量之后韧性就急剧下降。而且,大多数颗粒强化的MAX相材料第二相颗粒存在于晶界,材料晶界含孔洞及微裂纹,这些缺陷是材料破坏的裂纹萌生处和裂纹扩展的良好通道。所以,探索新的强韧化方法非常必要,作为陶瓷基复合材料而言,性能提升较高的纤维基体强韧化方法在MAX相材料领域并不充分,这可能跟MAX相材料烧结过程中跟大多数纤维反应有关。
提高陶瓷材料的韧性就是扩大材料中裂纹扩展的阻力,其主要途径是在陶瓷材料中设置能阻碍裂纹扩展的机制,增加裂纹扩展所需的能量。其中,固溶强化和颗粒强化已经被现有的工作证明起不到明显的增韧作用。而纤维增韧的方法能使裂纹扩展过程中出现纤维基体弱界面脱粘,导致的裂纹偏转和裂纹扩展能量被吸收。在材料的进一步破坏中,还会出现纤维桥联、纤维断裂和纤维拔出等过程,这些过程中纤维与基体之间的作用会降低裂纹扩展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解决现有制备纤维MAX相复合材料的方法制备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反应合成温度很高,反应合成的MAX相基体材料晶粒非常粗大,内部缺陷多强度偏低,断裂韧性差;以及反应烧结温度过高纤维,纤维在基材中发生化学及物理损失导致性能下降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经烧结制备的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征:纳米片层状MAX相陶瓷构成的基体高度取向,用于增强的短纤维分布在MAX相陶瓷基体中,且短纤维轴向方向平行纳米片层状MAX相陶瓷。
所述的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短纤维采用直接化学合成得到的短纤维、短切处理的连续纤维或可直接搅拌短纤维化的纤维原棉,其中:直接化学合成得到的短纤维为晶须或纳米线,短切处理的连续纤维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玻璃纤维或硼纤维,可直接搅拌短纤维化的纤维原棉为氧化铝纤维原棉或玻璃纤维原棉。
所述的短纤维增强取向MAX相陶瓷基复合材料,短纤维的纤维直径在0.02~100微米,短纤维的纤维长度在0.1~5000微米;纳米片层状MAX相陶瓷的规格尺寸为厚度20~400纳米,宽度0.05~1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6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