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6552.8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3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羽;刘丽;咸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23/09 | 分类号: | E01C23/09;C09J4/06;C09J4/02;C09J11/04;C09J11/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坑槽修补 病害 沥青混凝土 沥青路面 密封胶 土工布 刨槽 预制 施工 切割机 填充密封胶 干燥处理 季节限制 均匀涂抹 施工过程 脱胶现象 车载式 轮廓线 洒布车 中密封 平顺 槽壁 割缝 接缝 涂抹 粘贴 沥青 美观 观测 整洁 交通 开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病害情况划定病害范围,用切割机沿划定的坑槽修补轮廓线割缝;b.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确定铣刨槽的深度并将槽底清理干净后干燥处理;c.采用车载式小型沥青洒布车在槽底和槽壁均匀涂抹一层密封胶,然后粘贴一层土工布,然后再在土工布上涂抹密封胶;将沥青混凝土预制块放置于铣刨槽内,并在沥青混凝土预制块之间的接缝内填充密封胶;施工不受季节限制,施工过程中密封效果较好,能够做到饱满、平顺、整洁、美观;施工1小时后可开放交通;施工后经一年后观测,效果较好,无开裂或脱胶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胶,特别涉及一种主要针对沥青混凝土预制块修补坑槽法中粘结层的密封材料。
背景技术
在沥青路面各类破损形式中,裂缝和坑槽这两类破损所占比重最大,也最为常见。坑槽修补主要是针对坑槽、局部网裂、龟裂等病害的修补和加强,同时还可对局部沉陷、拥包以及滑移裂缝等病害进行修补。坑槽修补方法较多,一般有热补法、喷补法、热再生法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热补法,其修补工序是首先用破碎工具铲除需补部位旧路面,然后喷洒沥青粘结层,填充新混合料,并摊平、压实。第二种方式是喷补法,这种方法利用高压喷射方式,将乳化沥青经过喷管与输送来的骨料相混合,通过控制喷管上的乳液、骨料和压缩空气3个开关,把混合料均匀、高速地喷洒到坑槽中,达到密实粘结效果,无需碾压,不需沥青混凝土拌合厂配合,且不受气候变化影响。第三种方式是热再生法,其修补方法是先将高效热辐射加热板放置到待补区域,使旧沥青路面软化,然后耙松被软化的沥青旧料,喷洒乳化沥青使旧料现场再生,补充新沥青混合料拌合,并摊铺、压实。这种方法可对旧料进行现场再生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降低了维修成本,进行修补作业时不受气候变化影响。除了上述三种坑槽修补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或新近发展的方法。如采用沥青混凝土预制块修补。沥青混凝土预制块是将良好级配的矿质混合料和粘稠沥青用专门的设备加热拌合,再将拌好的松散混合料投到钢模中,用压力机将其压实成具有一定坚实度和尺寸规格的板块状修补料。沥青路面破损处开槽修补的尺寸应等于预制块的倍数,预制块之间的接缝用填缝料填塞。此种坑槽修补方法较为简单,修补料的配比较易控制,密实度能得到保证。特别是在寒冬、多雨季节,在传统热补法不易开展情况下或在应急修补中,利用沥青混凝土预制块修补坑槽是一种较适宜的方法。为了推广应用这种修补方法,需要专门针对预制块之间接缝和坑槽边缘粘结用密封胶进行研究。对于混凝土接缝必须要用有一定弹性和密封性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方法,所采用的密封胶具有优良的流动性,弹塑性、粘结性、抗扭性、耐候性、耐酸碱性,冬季柔软、夏季不流淌,能够同路面原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材料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施工不受季节限制,施工过程中密封效果较好,能够做到饱满、平顺、整洁、美观;施工1小时后可开放交通;施工后经一年后观测,效果较好,无开裂或脱胶现象。
本发明的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病害情况划定病害范围,用切割机沿划定的坑槽修补轮廓线割缝;
b.根据病害严重程度确定铣刨槽的深度并将槽底清理干净后干燥处理;
c.采用车载式小型沥青洒布车在槽底和槽壁均匀涂抹一层密封胶,然后粘贴一层土工布,然后再在土工布上涂抹密封胶;将沥青混凝土预制块放置于铣刨槽内,并在沥青混凝土预制块之间的接缝内填充密封胶;
所述密封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改性沥青100-150份、环氧树脂30-40份、乙二醇丁醚15-25份、正丁醇5-15份、甲基丙烯酸5-10份、苯乙烯1-5份、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双酯10-20份、聚2,6-二甲基-1,4-苯醚2-6份、聚醋酸乙烯酯5-10份、二甲基乙醇胺5-10份、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纳米二氧化硅1-5份、石墨粉1-5份、聚丙烯纤维30-40份、粉煤灰10-20份、增粘剂3-15份、扩链剂1-3份、交联剂1-3份、增塑剂1-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6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