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5122.4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4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展;曹雷;孟思远;李竞春;罗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205 | 分类号: | H01L29/205;H01L29/423;H01L21/331;H01L29/739;B82Y10/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凌峰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栅场 板结 纵向 场效应 晶体管 | ||
1.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源区、本征区、漏区、外延区、栅氧化物及栅电极,其中,源区、本征区及漏区分别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的上方,且分别与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相接触,源区的一侧与本征区的一侧相接触,本征区的另一侧与漏区的一侧相接触,外延区设置在源区的上方,且与源区的上表面相接触,外延区的一侧与本征区相接触,设外延区从与本征区相接触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长度为其横向长度,源区从与本征区相接触的一侧至另一侧的长度为其横向长度,则外延区的横向长度小于源区的横向长度,外延区的上表面与本征区及漏区的上表面齐平,栅氧化物覆盖在外延区的上表面,栅电极设置在栅氧化物的上方,且与栅氧化物的上表面相接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栅场板介质区及栅场板电极,所述栅场板介质区设置于本征区上方,且与本征区的上表面相接触,其厚度大于等于栅氧化物的厚度,一侧与栅氧化物的一侧及栅电极的一侧相接触,栅场板电极设置在栅场板介质区上,且与栅场板介质区的上表面相接触,栅场板电极的一侧与栅电极的一侧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场板介质区的厚度不大于3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当栅电极从与栅场板电极接触那一侧至另一侧的长度大于60nm时,则栅电极与栅场板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或多晶硅或硅化物,反之,则栅电极与栅场板电极的材料为金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当栅电极与栅场板电极的材料为金属时,其各自采用的金属材料相同或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当栅电极从与栅场板电极接触那一侧至另一侧的长度不大于60nm时,所述栅氧化物采用高K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大于2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场板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范围为6~14。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当栅电极从与栅场板电极接触那一侧至另一侧的长度不大于60nm时,所述栅氧化物厚度小于10nm,所述外延区厚度不大于10nm,所述本征区从与源区接触那一侧至与漏区接触那一侧的长度范围为10nm~30n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当该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为N型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时,源区为P型掺杂,漏区为N型掺杂;
当该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为P型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时,源区为N型掺杂,漏区为P型掺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区及漏区的掺杂浓度范围为1×1017~1×1019cm-3,且源区掺杂浓度大于漏区掺杂浓度。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栅场板结构的纵向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区采用N型掺杂或P型掺杂,其掺杂浓度小于1×1017cm-3;所述本征区采用N型掺杂或P型掺杂,其掺杂浓度小于1×1017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51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