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三元金属氧化物的阴极材料在降解HPAM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04988.3 | 申请日: | 2018-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李轶;谢良波;孟祥海;韩玉贵;白晓宇;刘晓慧;肖丽华;张晓冉;张志熊;宋鑫;苑玉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C02F1/461;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李蕊;田阳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三元 金属 氧化物 阴极 材料 降解 hpam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元金属氧化物CewZryFezO11‑x修饰的碳毡复合材料作为阴极在降解HPAM中的应用,降解HPAM时电解液的pH为3~6,在降解60min时,HPAM的降解效率为65%~85%,其中,碳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铈盐、锆盐和铁盐置于蒸馏水中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的pH调至8~10,得到溶液A,其中,按物质的量计,铈盐、锆盐和铁盐的比为(2~7):1:(1~10);将碳毡浸入到溶液A中,超声处理20~40分钟后,从溶液A中取出碳毡并干燥,在惰性气体或氮气保护下,将碳毡于300~700℃保温3~7小时。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源对HPAM进行电化学降解,从而达到降解水溶液中HPAM的效果,可解决电芬顿催化降解过程中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降解效率低及其能耗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方法处理高分子聚合物溶液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负载三元金属氧化物的阴极材料在降解HPAM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聚丙烯酰胺(HPAM)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且必不可少的一种水溶性有机制剂。一般认为HPAM是水溶无毒的聚合物分子,但若溶液中残余的微量的HPAM,在加热或者紫外光辐射主链裂解速度缓慢,导致自然降解为丙烯酰胺单体。而丙烯酰胺会损害动物和人体的周围神经系统,导致慢性中毒或基因突变。在生产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长时间遗留在污水或土壤中的HPAM将严重威胁生态健康。目前,我们急需一种新的方法将多余的HPAM快速高效地转化为无毒的物质。
电芬顿技术是将通过电化学方法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原位生H2O2,具有安全、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特别是通过Fe2+催化H2O2原位产生强氧化剂的电芬顿(EF)过程,已经在降解染料、药物、除草剂和杀虫剂以及纤维素等顽固的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很高。相比于均相电芬顿过程的Fe3+催化剂容易受到pH值的限制,在pH过大时容易生成Fe(OH)3沉淀,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倾向于采用固体铁催化剂,来拓宽pH范围以及催化活性。此外,由于电芬顿技术对含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降解率较低(Sun M,Qiao M X,Wang J,et al.Free-Radical Induced Chain Degradation of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acrylamide ina Heterogeneous Electro-Fenton System[J].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2017.),鲜有电芬顿技术用于含聚工业废水处理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金属氧化物CewZryFezO11-x修饰的碳毡复合材料,该碳毡复合材料作为阴极,实现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的非均相电催化降解,克服了传统芬顿反应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降解效率低及其能耗大等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三元金属氧化物CewZryFezO11-x修饰的碳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两步法制备出作为阴极材料的碳毡复合材料,从而实现高效稳定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三元金属氧化物CewZryFezO11-x修饰的碳毡复合材料作为阴极在降解HPAM中的应用,其中,本发明的碳毡复合材料作为阴极材料,以Pt电极作为对电极,在室温下通过外加电源对HPAM进行电化学降解,从而达到降解水溶液中HPAM的效果,可解决电芬顿催化降解过程中催化活性低、稳定性差、降解效率低及其能耗大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大学,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4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