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卡托及卡托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9023.6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7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16 | 分类号: | H04B1/3816;H04M1/02;H01Q1/24;H01Q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刘昕 |
地址: | 5238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卡 卡托 绝缘连接部 移动终端 托帽 绝缘塑胶件 天线性能 制作工艺 注塑连接 智能卡 注塑件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托,其包括金属卡托帽(100)、绝缘连接部(200)和金属卡托本体(300),所述绝缘连接部(200)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卡托帽(100)与所述金属卡托本体(300)之间,所述绝缘连接部(200)为注塑连接在所述金属卡托本体(300)与所述金属卡托帽(100)之间的刚性注塑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及一种卡托的制作方法。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卡托中卡托本体采用绝缘塑胶件导致强度较弱及智能卡较容易影响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托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卡托及卡托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移动终端的信号性能,移动终端整体都布满天线,移动终端的金属壳体整体作为天线,能够达到较好的信号收发目的。由于移动终端的卡托的部分表面构成移动终端的部分外观面,因此为了确保移动终端的整体具有较好的外观,移动终端的卡托也采用与金属壳体材料相同的金属件。
此种情况下,卡托也被直接纳入天线的范畴内,而直接成为天线的一部分。卡托为移动终端的智能卡(例如SIM卡、T卡等)提供安装基础。卡托采用插接的方式插入到移动终端之内,进而与移动终端内部的支架接触。由于设计要求,目前的支架为接地支架。此种情况下,移动终端的壳体直接通过卡托和支架实现接地,也就相当于移动终端的天线直接接地,很显然,这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天线无法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卡托中,卡托帽采用金属件,而制成智能卡的卡托本体为绝缘塑胶件,此种结构的卡托能确保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而且在卡托本体为绝缘塑胶件的情况下,又不会导致能作为天线的卡托帽接地。但是此类卡托存在强度较弱的问题,在卡托插拔的过程中,卡托本体会发生形变,进而导致卡托较容易与移动终端内的其它构件产生干涉,最终会导致卡托本体发生损坏或卡托本体损坏与之干涉的器件。更重要的是,智能卡在工作的过程中,智能卡会产生干扰信号,进而会影响移动终端的天线的射频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卡托,以解决目前卡托中卡托本体采用绝缘塑胶件导致强度较弱及智能卡较容易影响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卡托,包括金属卡托帽、绝缘连接部和金属卡托本体,所述绝缘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金属卡托帽与所述金属卡托本体之间,所述绝缘连接部为注塑连接在所述金属卡托本体与所述金属卡托帽之间的刚性注塑件。
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上文所述的卡托。
一种卡托的制作工艺,包括:
将卡托原材采用锻压工艺进行初步成形,使得所述卡托原材包括金属卡托帽、金属卡托本体以及连接筋,所述金属卡托帽、所述金属卡托本体以及所述连接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金属卡托帽与所述金属卡托本体之间形成注塑空间;
在经过锻压工艺后的所述卡托原材的注塑空间内注塑形成绝缘连接部,所述绝缘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卡托本体和所述金属卡托帽,所述绝缘连接部为刚性注塑件;
将所述连接筋去除,以得到卡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卡托中,金属卡托本体和金属卡托帽采用绝缘连接部固定连接,绝缘连接部为刚性注塑件,进而使得整个卡托形成一体式结构件,同时金属卡托本体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这无疑能提高整个卡托的强度,避免卡托在向移动终端的壳体抽拉移动过程中的形变。同时,绝缘连接部能够绝缘隔离金属卡托本体和金属卡托帽,因此能够避免与接地的卡托支架接触的金属卡托本体对金属卡托帽作为天线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90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