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8829.3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2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辛宝平;钱璨;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2B7/00;C22B23/00;C22B34/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富集 生物沥浸 有价金属 再生 焙烧 氟氯 离子 预处理 废旧锂离子电池 废加氢催化剂 工艺运行参数 金属 焙烧预处理 消除有机物 资源化处理 电镀污泥 酸洗污泥 有机金属 状态变化 固液比 有机物 浸提 脱除 钴镍 去除 添加剂 回收 调控 | ||
1.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主要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不同类型涉重危废,在60-120℃下烘干6-24小时后破碎或研磨筛网过滤得到粒径50-200微米的粉状物料;
步骤二,将粉状物料和各种固体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马弗炉中(100×100×100mm)焙烧10-60分钟,焙烧温度为300-1200℃,将焙烧去除有机物、氟氯离子或改变物相性质的固体物料缓慢冷却到室温;
步骤三,生物浸提液制备,向培养液接种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铁钩端螺旋菌等组成的混合嗜酸硫铁氧化菌群,溶剂为自来水或再生水或河湖水,自然pH值;接种后的培养基在恒温水浴摇床中培养6-9天,摇床转速60-180rpm,培养温度25-40℃;检测体系pH,ORP,Fe2+,Fe3+和菌体浓度变化,待pH降至0.8-1.2,Fe2+在100-400mg/L,Fe3+在200-800mg/L,菌体浓度升至108个/mL以上,离心分离菌体和固体能源底物制取活性沥浸液,分离的菌体和能源底物则暂存待用;
步骤四,焙烧预处理涉重危废的生物浸提,将焙烧预处理后的涉重危废按质量体积比2.5%-10%加入活性沥浸液中,置于恒温水浴摇床中浸提3-12h,摇床转速60-180rpm,温度25-35℃;待目标金属达到浸提终点后,离心分离失效沥浸液和浸提残渣,失效沥液经再生后用于再次循环浸提;
步骤五,失效沥液再生和循环浸提,将步骤三分离的菌体及能源底物混合物加入失效浸液之中,并置于恒温水浴摇床中培养以实现再生;检测体系中的pH,ORP,Fe2+,Fe3+和菌体浓度变化,待pH降至0.8-1.2,Fe2+在100-400mg/L,Fe3+在200-800mg/L,菌体浓度升至108个/mL以上,离心分离菌体和固体能源底物制取活性沥浸液,分离的菌体和能源底物则暂存待用;重复步骤三和四10-20次,实现焙烧预处理涉重危废的沥液再生-循环浸提以实现有价金属的积累富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涉及的添加剂包括二氧化硅、硫磺、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钠,占物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马弗炉内气氛为空气或空气和水蒸气复合气氛,空气和水蒸气通入速率为0.25升-2.5升/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焙烧时马弗炉的升温速率为5-1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和嗜铁钩端螺旋菌的接种量为2.5%-10%,v/v。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涉重危废生物沥浸-再生富集效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培养液包括:KH2PO4,0.5-2.0g/L;Na2HPO4,0.5-2.0g/L;KNO3,0.5-2.0g/L;(NH4)2SO4,0.5-2.0g/L;NaCl,0.5-2.0g/L;MgSO4.7H2O,0.25-1.0g/L;CaCl2,0.25-1.0g/L;Na2S2O3,4.0-24.0g/L;硫磺或硫膏或含硫磺污泥,4.0-24.0g/L;黄铁矿,4.0-24.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88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