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碳钢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98341.0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2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军;李杰;肖春江;刘彦强;管秀兵;姚远方;王九清;龙杰;赵文忠;庞辉勇;黄帅;邹俊;李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84 | 分类号: | C21D1/84;C21D1/28;C21D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红强 |
地址: | 46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碳钢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碳钢的热处理方法,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扩氢缓冷:将轧制后的成品钢板冷却装入缓冷坑,保温4‑5h,然后经6‑8h升温至630‑650℃加热保温,钢板随炉冷却后出炉;正火:钢板探伤合格后进入车底炉进行正火热处理;冷却:钢板正火出炉后,将钢板吊至专用台架,并在一端打开双风机,打开钢板下方导热水,保证散热效果。本发明通过扩氢缓冷,消除应力,解决了目前中碳钢厚板探伤不稳定,易炸裂的现象;上下表散热均匀,提高了厚板全厚度方向上性能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碳钢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化学成分与组织,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正火工艺使用最为普遍,对于中碳钢一般采用常规的正火工艺即可,但是对于厚板常因为轧后冷却不均造成局部应力,内部氢扩散慢,钢板会有一定的开裂倾向,很难达到高探伤要求。且厚板正火后随意放置,造成上表散热快,下表热量堆积,上下表散热很不均匀,整体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为了控制钢板裂纹倾向,开发一种减少中碳钢厚板上下表面冷却不均的热处理方法,提高整体性能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碳钢的热处理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碳钢的热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扩氢缓冷:将轧制后的成品钢板冷却装入缓冷坑,关闭烧嘴,保温4-5h,然后经6-8h升温至630-650℃加热保温,保温时间到后,关闭烧嘴,并关闭烟道,钢板随炉冷却后出炉;
(2)正火:钢板探伤合格后进入车底炉进行正火热处理;
(3)冷却:钢板正火出炉后,将钢板吊至专用台架,并在一端打开双风机,打开钢板下方导热水,保证散热效果。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轧制后的成品钢板冷却至500-600℃装入缓冷坑。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成品钢板加热保温时间如下:成品钢板厚度为150-200mm,保温时间30-31h;厚度为201-250mm,保温时间40-41h;厚度为251-300mm,保温时间50-51h;厚度为301-350mm,保温时间60-61h。
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钢板随炉冷却至280-300℃出炉。
本发明骤(2)中,正火热处理温度为890-920℃,总加热时间为1.8-2.5min/mm。
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导热水温≤30℃。
本发明所述成品钢板厚度为150-350mm。
本发明所述中碳钢含碳量0.42-0.48%。
本发明所述热处理方法处理后中碳钢板全厚度5点硬度:上表面下2mm:175-201HB、上1/4:175-201HB、1/2:174-204HB、下1/4:175-201HB、下表面上2mm:174-200HB。
本发明一种中碳钢的热处理方法处理后中碳钢板性能检测方法参考GB/T23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中碳钢厚板易炸裂,探伤不稳定,以及上下表冷却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厚板全厚度方向上性能的均匀性。2、本发明热处理方法处理后中碳钢板全厚度5点硬度:上表面下2mm:175-201HB、上1/4:175-201HB、1/2:174-204HB、下1/4:175-201HB、下表面上2mm:174-200HB。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83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