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6292.7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4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马明亮;魏文荣;朱华;武力;巢江咏;姚俊;李英;姚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B28B1/14;B28B11/24;B28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赵永丽;鲁兵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孔 隔墙板 开槽 轻质 预制 垂直相交 中垂线 板体 板体外表面 中心连线 制作 建筑技术领域 标准化生产 装配式建筑 强度截面 强度性能 预埋管线 中心轴线 重新设计 被动式 体内部 系列化 模具 体内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被动式建筑技术领域,该圆孔隔墙板包括板体和板体内部开设的多个圆孔,圆孔的中心轴线与板体厚度的纵向中垂线垂直相交,至少板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开槽标志,开槽标志位于相邻的两个圆孔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与板体外表面垂直相交的位置。本发明依据预埋管线规格对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进行等强度截面结构设计,通过重新设计板体内圆孔的尺寸和位置,并在相邻两圆孔的中心连线的中垂线与板体外表面垂直相交处设置开槽标志,实现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在现场开槽后,保持与原有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等强度性能,通过以上设计可制作系列化、标准化生产模具,进行大规模生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被动式建筑(新型房屋)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在设计时未考虑现场开槽埋入管线的情况,由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敷设各种设备水电管线,强行开槽降低了圆孔隔墙板的强度,同时还会降低了隔声效果。因此现有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不能现场开槽,管线只能明装敷设,影响装饰美观。
现实中,通常的做法是将需要开槽预埋设备管线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改为传统的剪力墙、砖墙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成本加大、环境粉尘污染以及资源浪费,增加了墙体的建造成本,造成不必要的室内面积的占用。现有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现场安装灵活性差,使用范围小,不适应复杂现场应用,尤其是不能满足新型装配式、被动式建筑(新型房屋)及轻型房屋的推广实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包括板体(1)和板体(1)内部开设的多个圆孔(2),圆孔(2)的中心轴线与板体厚度的纵向中垂线(a)垂直相交,现场开设的管线槽(4)用于放置直径为d的管线(5),相邻两个圆孔(2)之间的中心连线长度Z不小于二倍的圆孔(2)的边缘与板体(1)的外侧之间的最小厚度X与预埋的管线(5)的直径d及圆孔(2)的直径D之和,即Z>=2X+d+D;至少板体(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开槽标志(3),开槽标志(3)位于相邻圆孔中心连线的中垂线(b)与板体(1)外表面垂直相交的位置。
上述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中,所述圆孔(2)的直径D不大于板体(1)的厚度T与二倍的圆孔(2)的边缘与板体(1)的外侧之间的最小厚度X之差,即D<=T-2X。
上述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中,所述开槽标志(3)为现场开槽的位置标识,开槽标志(3)设置于板体(1)的两侧错位位置或相对位置,且相对开设的管线槽(4)的底部(4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倍的圆孔(2)的边缘与板体(1)的外侧之间的最小厚度X。
上述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中,板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板体(1)上的开槽区域(c)的开槽区域线(6),开槽区域线(6)对称设置在开槽标志(3)的两侧,开槽区域线(6)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最大尺寸的管线(5)的直径d,且开槽区域线(6)与邻近圆孔(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小于X+D/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可现场开槽的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在原有预制轻质圆孔隔墙板的基础上进行等强度截面设计,以解决原有圆孔隔墙板开槽后强度降低问题,实现可现场开槽的目的,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2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