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趋湿性昆虫的生物投放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95553.3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0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溪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溪樟 |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F24S20/00;F22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4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壳体 昆虫 湿性 固定底座 把手杆 投放器 盖板 垂直 太阳能聚光 水蒸气 螺纹连接 受热膨胀 水流产生 投放装置 下侧表面 应用气体 高热量 活动架 拉伸板 冷收缩 前端面 上端面 智能化 舱门 开闭 加热 应用 自动化 输出 智能 | ||
1.应用于趋湿性昆虫的生物投放器,其结构包括:装置壳体(1)、固定底座(2)、活动架(3)、把手杆(4)、盖板(5)、智能投放装置(6),所述固定底座(2)与装置壳体(1)相互垂直同时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1)的下侧表面,所述把手杆(4)位于装置壳体(1)的前端面并且两者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盖板(5)与装置壳体(1)相互垂直同时固定安装在装置壳体(1)的上端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投放装置(6)设于装置壳体(1)的内侧端面并且与装置壳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架(3)嵌入固定底座(2)的内侧端面并且与固定底座(2)采用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趋湿性昆虫的生物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投放装置(6)设有加湿输出装置(62)、活动开合装置(63),所述活动开合装置(63)位于加湿输出装置(62)的下端表面并且与加湿输出装置(62)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动开合装置(63)为设有圆形通孔的不规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趋湿性昆虫的生物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输出装置(62)设有凸透镜(621)、聚光板(622)、收藏架(623)、拨动架(624)、滑槽(625)、加热舱(626)、异形管(627)、进气座(628)、混合舱(629)、气体架(6210)、过滤架(6211)、集合舱(6212)、加热板(6213),所述进气座(628)位于混合舱(629)的后侧端面同时与混合舱(629)固定连接,所述集合舱(6212)与混合舱(629)的下侧表面同时固定安装在混合舱(629)的下侧表面,所述异形管(627)设于混合舱(629)的右侧端面并且与混合舱(629)贯通连接,所述过滤架(6211)位于集合舱(6212)的内部并且与集合舱(6212)活动连接,所述加热舱(626)通过异型管(627)固定安装在混合舱(629)的右端面,所述气体架(6210)与加热舱(626)相互垂直同时固定安装在加热舱(626)的下表面,所述加热板(6213)位于加热舱(626)的内部同时与加热舱(626)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凸透镜(621)位于气体架(6210)的内部并且与气体架(6210)固定连接,所述聚光板(622)位于气压架(6210)的右侧表面并且与气体架(6210)固定连接,所述滑槽(625)与聚光板(622)上下平行同时与加热舱(626)的右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架(624)嵌入滑槽(625)的内部两者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收藏架(623)位于拨动架(624)的右侧表面两者机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趋湿性昆虫的生物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板(622)的后侧表面设有支撑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趋湿性昆虫的生物投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开合装置(63)设有置物舱(631)、辅助杆(632)、分流道(633)、安装座(634)、主流道(635)、下压杆(636)、中转轮(637)、拉动带(638)、支架(639)、挡板(6310)、位移架(6311),所述主流道(635)与分流道(633)相互平行同时与上方的安装座(634)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杆(636)设于主流道(635)的内侧表面同时与主流道(635)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拉动带(638)包裹着中转轮(637)的外侧端面两者相配合,所述下压杆(636)与拉动带(638)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辅助杆(632)位于拉动带(638)的下端两者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杆(632)位于挡板(6310)的上表面两者机械连接,所述置物舱(631)位于分流道(633)的下端表面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座(634)与上方的气体架(6210)贯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溪樟,未经林溪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55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川芎土传病害的防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稻飞虱防治装置及其在田间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