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94244.4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豪;赵剑飞;江斌;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4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栅极氧化层 导电沟道 漏区 黑磷 源区 场效应管 双栅结构 二氧化硅隔离层 短沟道效应 导通电流 纳米电子 硅材料 闭态 衬底 漏极 源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包括导电沟道、源区、漏区、栅极氧化层、二氧化硅隔离层、硅材料衬底、源极、漏极和第一栅极,所述的导电沟道、源区和漏区为黑磷材料,栅极氧化层在所述导电沟道、源区和漏区上方,第一栅极设置在导电沟道上方栅极氧化层的外表面,在漏区上方栅极氧化层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栅极。本发明能够在降低闭态电流,消除短沟道效应的同时,维持较大的导通电流,在未来纳米电子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磷场效应管,特别是一种双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
背景技术
近段时间,由于分层黑磷(BP)在电子,光学和热学设备中的潜在应用,它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黑磷场效应管已经显示出优良的电性能,其开关电流比高达105,并且具有1000cm2V-1S-1的高迁移率。即使存在电子空穴散射和外来杂质散射,从黑磷场效应管提取的载流子迁移率也高于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TMDCs)。但是传统结构的黑磷场效应管会出现明显的短沟道效应,且随着器件尺寸不断缩小,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短沟道效应,导致了闭态电流的上升,从而影响器件性能。
现有技术中的单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如图1所示,它利用了单栅结构降低了闭态电流,但这个方法同时也会降低场效应管的导通电流,对其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它在降低闭态电流,消除短沟道效应的同时,也能够克服现有单栅结构场效应管导通电流低的缺点,维持较大的导通电流。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双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包括导电沟道、源区、漏区、栅极氧化层、二氧化硅隔离层、硅材料衬底、源极、漏极和第一栅极,所述的导电沟道、源区和漏区为黑磷材料,栅极氧化层在所述导电沟道、源区和漏区上方,第一栅极设置在导电沟道上方栅极氧化层的外表面,第二栅极设置在漏区上方栅极氧化层的外表面。
为了提高导通电流,导电沟道、源区、漏区为多层黑磷材料。随着黑磷材料层数增加,闭态电流也会增加,为了在追求大导通电流和小闭态电流之间取得了一个较好的平衡,导电沟道、源区、漏区为3层黑磷材料。
为了更好地抑制闭态电流,所述的第二栅极的长度等于漏区的长度。
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载流子浓度,增大导通电流,所述的源区和漏区采用分子或金属离子进行N型重掺杂。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显著改善器件的闭态电流、导通电流等电学性能,在未来纳米电子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单栅结构黑磷场效应管纵向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纵向截面图;
图3为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NEGF)的自洽迭代求解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42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