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3303.6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6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陈翔;杜永兴;王月明;周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智牧溯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9/62;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牲畜 预警 聚类分析 放牧 去除 定位器 预处理 清洗 定位数据 轨迹数据 运动记录 牧区 佩戴 聚类分析法 聚类算法 时间累积 原始轨迹 阈值比较 聚类 字段 检测 重复 | ||
1.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
S1:在待检测牧区牲畜上佩戴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含有牧区牲畜运动记录的定位数据;
S2:对原始轨迹数据进行清洗及预处理,清洗包括去除无关字段,去除空值,去除重复的值,去除异常值;
S3:聚类分析,使用经典聚类算法k-means对清洗和预处理过的轨迹数据进行基础聚类;给定聚类初始值n为待聚类轨迹点个数;
S4:计算放牧强度,所述放牧强度与过牧阈值比较,大于或等于过牧阈值的区域给出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预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对轨迹点按时间排序,生成连续轨迹序列;
步骤二、从轨迹序列中初始时间对相邻轨迹点进行速度值计算;
步骤三、设置速度阈值△v,对连续轨迹段进行速度差值对比,以小于阈值△v处进行划分,△v=0.3m/s;
步骤四、将小于速度阈值区间的轨迹点归入轨迹点集合;
步骤五、重复这一步骤直至所有轨迹点归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k-means算法流程为:
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分别将它们分配给与其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再计算每个所获新聚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计算放牧强度步骤为:
步骤一、统计聚类结果中各个簇包含的轨迹点经纬度信息,簇内轨迹点个数,簇中心;
步骤二、计算该簇所有轨迹点到簇中心的平均距离r,以此作为半径估算该区域面积S=πr2;
步骤三、计算该区域面积s与该簇内轨迹点个数之比,从而得到该区域放牧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牧强度的计算方法为,随着时间累积轨迹数据,按照旬累计计算该段时间内放牧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放牧时间段,一个所述定位器一天大约产生六十个轨迹点数据,将一天约六十个轨迹点折合为一只牲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牲畜按照不同批次对其佩戴定位器,不同批次的所述牲畜佩戴不同定位器,且同一批次的牲畜佩戴同一种定位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批次的所述牲畜的公母均需进行区分并分别统计数量,预估并记录每一批次的母牲畜的哺乳期,且对处于哺乳期的不同批次母牲畜所佩戴的定位器做聚类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包括RFID电子标签和RFID电子耳标,所述RFID电子标签和RFID电子耳标中的信息相同,在放养所述牲畜之前,向所述牲畜体内注射RFID电子标签或在体外佩戴RFID电子耳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牲畜分期过牧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电子耳标上卡接有消毒环(1),所述消毒环(1)上开凿有环形槽和空腔(2),所述环形槽与空腔(2)相连通,且环形槽与空腔(2)相连通处连接有隔膜(3),所述隔膜(3)与空腔(2)构成的密闭腔中填充有消毒液,所述环形槽内侧壁上连接有消毒海绵(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智牧溯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智牧溯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33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