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单Buck-Boost逆变器的全局滑模电流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9214.4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0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娜;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7 | 分类号: | H02M7/537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李洪福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buck boost 逆变器 全局 电流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单Buck-Boost逆变器的全局滑模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单Buck-Boost逆变器数学模型;
S2:根据逆变器数学模型,构造全局电流滑模面函数S;
S3:根据局部可达性条件得到等效控制律ueq和全局滑模控制函数ug;
S4:构造全局变指数趋近律,进一步求取控制函数ug;
S5:分析滑模控制器理想滑模动态和平衡工作点,通过滑模动态线性化得出控制器的稳定条件;
S6:求取控制函数后通过控制函数ug对开关管通断进行控制,从而得到理想正弦波;
S7:用于单Buck-Boost逆变器的全局滑模电流控制器半实物仿真设计实现;
所述单Buck-Boost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由直流斩波电路及极性反转电路构成,所述直流斩波电路包括开关Sa、电感L、二极管D,所述开关Sa的一端与输入电源相连接,开关Sa的另一端与电感L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相连接,电感L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源和极性反转电路相连接,二极管D的阳极与极性反转电路相连接;极性反转电路包括开关S1、S2、S3、S4;由于Buck-Boost变换器自身的升降压特点,使得该逆变器适于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广的场合,开关Sa由SPWM驱动,开关S1、S4为工频方波驱动,且同一桥臂的开关信号互补,在前半周期内开关S1、S4同时导通,输出vo为正弦正半波;在后半周期开关S2、S3同时导通,输出vo为正弦负半波,故此得到标准正弦波,其中,前级Buck-Boost电路输出的方波幅值VCM为
其中,D为开关Sa的脉冲占空比;
假设Vo为VCM滤除所有谐波后的基波分量幅值,则Vo与输入电压Vi的关系为
当Sa的脉冲占空比按正弦排列时,上式仍然成立,但应用有效占空比计算而非瞬时占空比,有效占空比De为
式中的m为SPWM的调制比,0m1,将式(3)代入式(2),得输出电压与调制比的控制关系,即
由式(4)可知,当m0.8时,逆变器升压工作;当m0.8时,逆变器降压工作,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选择调制比m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量值;
单Buck-Boost逆变器属于DC-DC-AC结构,其电压量值的控制只与将稳恒直流变换为高频脉动直流的前级DC-DC环节有关,而与后级的极性反转电路无关;
S1采用如下步骤:忽略逆变器中的极性反转环节,将逆变器等效为Buck-Boost型直流开关电路,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得到公式(5):
其中,L为滤波电感,C为滤波电容,R为负载电阻,u=(0,1)表示Sa的导通状态,u=1时Sa导通,u=0时Sa关断,为u的逆逻辑,uL为滤波电感电压,iC为滤波电容电流,vi为输入电压,vo为输出电压,选取电感电流误差x1,输出电压误差x2,电流和电压误差和的积分x3为状态变量,得到Buck-Boost逆变器的状态空间描述为公式(6):
式中:
其中RN为标称负载电阻,ViN为标称输入电压,Vref为电感电压参考值;iref为利用经过放大的输出电压偏差产生瞬时电感电流参考值,即公式(7)所示
iref=K[Vref-vo] (7)
其中K为输出电压偏差的放大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921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