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6803.7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宾;任松涛;姜夕博;杨建;高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蒋忠亮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跌落 模型 实验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装置和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据重力势能等效原理建立对应不同落高的装药跌落实验装置和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实际跌落高度,操作难度大大降低,同时能够实时、定量地测量样品性能参数。本申请具有通用性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势,能够满足火药、炸药装药的跌落实验要求,能够为装药设计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爆炸物安全性能参数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装置和方法,主要用于实现装药跌落安全性评估,可以为各种类型弹药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安全性评估、以及制定防护措施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背景技术
弹药在其生产、勤务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外的刺激,如撞击、受热、意外跌落、振动等,这些刺激因素是导致弹药性能降低,甚至是发生意外点火事故的重要原因。意外跌落和撞击是相对危险且出现频率较高的危险因素,为了将这类意外刺激导致的事故降低到最小范围,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制定了多种考核性实验,如公路运输实施的3米跌落实验,海运实施的12米跌落实验等,这些标准实验的建立对于弹药的使用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弹药意外跌落和撞击安全性。主要原因就是现有的实验方法和评估标准都是表象的、通过性的,对于弹药中的危险源火炸药装药性能关注不够,装药意外跌落过程中的受力、形变和点火特性仍然是根据事故发生后的外在现象进行分析、推断得出的,没有准确、定量的实验数据支撑,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模式和实验方法存在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1)通过性标准实验无法反应火炸药装药意外跌落或撞击过程中的本质特性,使得相关防护措施的制定无科学、合理的依据;
(2)现有的研究方法实施难度较大,实验成本较高,并且实验获得的数据存在不定量、不全面的现实问题。
火炸药装药的意外跌落和撞击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弹药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方法难以彻底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因此急需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装置和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等效模型实验获得和装药性能直接关联的定量数据,为装药安全性设计和防护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试验装置和方法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装置和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据重力势能等效原理建立对应不同落高的装药跌落实验装置和方法。本申请具有通用性强、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势,能够满足火药、炸药装药的跌落实验要求,能够为装药设计提供技术保障。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装置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配重1、壳体2、传感器3、数据线4、样品5和存储器6,该装置整体为套筒式圆柱体结构,所述配重1由筒体1-1、端盖A1-2构成,所述筒体1-1和端盖A1-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壳体2由筒体B2-1、端盖B2-2和端盖C2-3构成,所述筒体B2-1在开口端设有内螺纹,所述端盖B2-2和端盖C2-3都是平底锅形状,所述端盖B2-2的开口端设有一个深度2mm的缺口,用于引出数据线4,所述端盖B2-2设有外螺纹,所述端盖B2-2通过螺纹固定在所述筒体B(2-1)上,所述端盖B2-2和端盖C2-3自由连接,所述壳体2封闭在所述配重1内部,所述样品5填满所述壳体2内部空腔,所述传感器3嵌在所述样品5内部,使用的传感器3可以是热电偶、应变片,或者加速度计,所述数据线4一端连接所述传感器3,另一端穿过所述端盖B2-2开口端的缺口连接所述存储器6,所述存储器6放置在所述端盖B2-2和端盖C2-3形成的组合件内部空腔中,用于记录跌落和撞击过程中传感器捕获的数据;
一种装药跌落模型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力势能等效原理即E=mgh确定配重1、壳体2的总质量,其中装置实际实验时的高度h应不大于2米,以此为主要输入设计实验装置;
步骤二、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装配,首先将传感器3嵌入到样品5中,然后在壳体2的内表面涂抹一层工业硅油,将样品5和传感器3整体放到壳体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