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学习机制的目标跟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6336.8 | 申请日: | 201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怀宇;蔡丽仪;陈镜宇;陈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7/24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徐员兰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跟踪 跟踪算法 目标人脸 学习机制 尺度 光照 视域 重新初始化 摄像头 光照变化 人脸识别 在线学习 重新识别 融合 跟踪器 自适应 跟踪 响应 人脸 算法 稠密 改进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学习机制的目标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在线学习与识别算法以及改进的KCF跟踪算法;通过提取稠密光照不变特征的方式提取人脸的IIF光照不变特征,使得人脸识别的结果不受光照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改进的KCF跟踪算法,检测三个尺度大小不同的窗口对目标的响应,选取响应最强烈的尺度窗口作为下一时刻的跟踪窗口,实现尺度自适应的目标跟踪;当目标短暂离开摄像头视域范围时,重新识别目标人脸,重新初始化KCF跟踪器,实现对目标人脸的长期跟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模式识别领域,涉及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尤其涉及视频的人脸识别与跟踪处理方法。
技术背景
现在,人脸识别与跟踪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领域是一个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智能监控、机器人、人机交互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视频人脸跟踪的根本任务是在视频序列中检测并识别某个人脸,然后跟踪捕获该人脸的运动轨迹与大小变化。现有的视频人脸跟踪算法主要有CamShift、SURF以及Mean Shift等算法,这些算法虽然在特定环境下能对人脸进行准确地跟踪,但在光照变化强烈的环境下跟踪效果不理想。部分跟踪方法在跟踪前需要手动选取跟踪目标,不能达到自动跟踪目标的效果,并且在跟踪过程中会因为算法的运行速度太慢、视频帧率太低或者目标人脸姿态的改变而导致跟丢目标。
对于视觉跟踪,Joao F提出的KCF跟踪算法具有跟踪速度快、跟踪效果好的特点,但是KCF存在跟踪过程中跟踪框不能自适应尺度的问题,并且KCF只能实现短期跟踪,不能实现长期跟踪,长期跟踪是指当跟踪目标短暂离开摄像头视域范围后,仍能继续跟踪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照变化强烈的环境下对人脸的识别效果不好,影响在丢失目标后重新定位目标的正确率;对于跟踪目标的选取通常通过手动选取的方法或者人脸检测的方法,手动选取的方法不能达到自动跟踪目标人脸的效果,而当摄像头视域范围内包含多于1个人时,人脸检测的方法不能确定哪个是跟踪目标;在跟踪过程中跟踪框不能实现尺度自适应;当目标短暂离开摄像头视域范围后不能重新跟踪目标,即不能对目标进行长期的跟踪。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融合学习机制的目标跟踪方法,先识别视频数据流中的目标人脸,再对目标人脸进行跟踪,达到自动跟踪目标人脸的效果:其特征在于:结合在线人脸学习与识别算法以及改进的KCF跟踪算法对目标人脸进行跟踪;通过提取稠密光照不变特征的方式提取人脸的IIF光照不变特征,使得人脸识别的结果不受光照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改进的KCF跟踪算法,检测三个尺度大小不同的窗口对目标的响应,选取响应最强烈的尺度窗口作为下一时刻的跟踪窗口,实现尺度自适应的目标跟踪;当目标短暂离开摄像头视域范围时,重新识别目标人脸,重新初始化KCF跟踪器,实现对目标人脸的长期跟踪。
进一步的,首先,进行人脸检测,确定目标人脸的位置并提取目标人脸光照不变特征特征;其次,使用IHDR算法增量式地学习由人脸特征向量与对应姓名标签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检索IHDR树,识别目标人脸,根据目标人脸位置生成一个比目标人脸大的子窗口;最后,用生成的子窗口初始化KCF跟踪器,实现对目标人脸的跟踪。
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步骤S1:打开摄像头,读入视频数据流,使用人脸检测算法检测并定位视频流中的人脸;在复杂背景中识别出人脸;
步骤S2:根据检测到的人脸位置生成一个比目标人脸大的矩形子窗口;
步骤S3:对子窗口中的人脸图片进行预处理,提取人脸特征;
步骤S4:启动IHDR增量学习算法学习人脸的特征向量与姓名标签之间的映射关系,构建IHDR树;
步骤S5:使用人脸检测算法定位并框选出人脸,对框选出的人脸进行预处理,检索IHDR树,识别目标人脸,并输出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63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