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3577.7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广;李道航;薛龙;李罗金;王灵婉;崔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变 控制 机械 疲劳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涉及材料热机械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该方法步骤为:(1)零机械加载下确定热应变补偿函数;(2)设定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加载参数;(3)零机械加载下施加两个温度循环;(4)施加设定的温度和机械加载;(5)记录试验数据;(6)根据失效判据或预定循环数来结束试验。因为剪切应变不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本方法不考虑对试样进行扭向热应变补偿。本方法可用于材料热机械疲劳性能的测定,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热机械疲劳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高超音速临界空间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机、核电站、发电厂及压力容器等设备的服役环境异常严苛。尤其在启动、停机和快速操作的过程中,以上设备的高温零部件不仅承受机械循环加载,而且同时承受温度循环加载,可称为热机械疲劳。关键零部件的热机械疲劳失效是以上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而且疲劳失效事发突然,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目前,对于热机械疲劳加载下材料的损伤机理,没有系统的认识,不利于设备疲劳寿命和结构的优化设计。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迫切需要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用于测定材料的热机械疲劳性能,以供设计人员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材料热机械疲劳性能测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变控制的拉-扭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本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在零机械加载下,测量轴向热应变εth的自由膨胀,并将其拟合为试样温度T的函数补偿热应变,该试样温度T的函数形式如下:
εth=E0+E1T+E2T2
其中,εth为轴向热应变,T为试样温度,E0、E1、E2为材料常数;
步骤(2):设定加载参数,包括轴向机械应变εm波形,剪切应变γ波形,试样温度T波形,热相位角θ即εm和T之间的相位角,机械相位角即εm和γ之间的相位角,加载频率f,其中,轴向机械应变εm由轴向总应变εtot减去补偿的轴向热应变εth得到,如下:
εm=εtot-εth
其中,εm为轴向机械应变,εtot为轴向总应变;
步骤(3):在零机械加载下,对试样施加两个设定的温度循环;
步骤(4):对试样施加设定的载荷,包括机械加载和温度加载;
步骤(5):记录试验数据,包括时间t、轴向机械应变εm、轴向应力σ、轴向总应变εtot、轴向热应变εth、剪切应变γ、剪切应力τ、试样温度T和循环数n等;
步骤(6):当试验达到失效判据或预定循环次数时,结束试验。
所述步骤(2)中的剪切应变γ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不考虑对试样进行扭向热应变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3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