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肾透析PVP-PSF膜及改性制备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83221.3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山;郑大田;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68 | 分类号: | B01D71/68;B01D67/00;B01D69/08;B01D61/14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专利代理事务所 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丝原液 聚乙烯吡络烷酮 改性制备 聚醚砜 肾透析 致孔剂 膜材 聚醚砜树脂 亲水大分子 纺丝溶剂 通透性 微孔膜 成孔 共混 制备 凝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透析PVP‑PSF膜及改性制备方法,其中膜是由包括10‑40wt%的聚醚砜树脂、50‑80wt%的纺丝溶剂、0.2‑10wt%的亲水大分子和0.5‑12wt%的致孔剂的纺丝原液制得,其中致孔剂为聚乙烯吡络烷酮。本发明采用聚乙烯吡络烷酮与聚醚砜共混制备微孔膜,利用纺丝原液的相对转移机理,控制纺丝原液中聚醚砜的凝固速度,从而使得膜材成孔均匀,可大幅度增加其膜材的通透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肾透析PVP-PSF膜及改性制备法,可用于制造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或聚醚砜中空纤维血液透析膜,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肾透析材料主要为聚砜、聚醋酸酯等材料,但膜材生物相容性一般,膜材通透性较差,而行业内已知高聚合度聚乙烯吡咯烷酮应用于肾透析膜方面的优越性,但由于技术难题,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肾透析PVP-PSF膜及改性制备法,其制备的膜材质量稳定,通透性好,且可批量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肾透析PVP-PSF膜,其特征在于,由包括10-40wt%的聚醚砜树脂、50-80wt%的纺丝溶剂、0.2-10wt%的亲水大分子和0.5-12wt%的致孔剂的纺丝原液制得,其中致孔剂为聚乙烯吡络烷酮。
优选地,所述致孔剂聚乙烯吡络烷酮的分子量为30万-95万,聚醚砜的分子量为320-20000。
上述肾透析PVP-PSF膜的改性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纺丝原液,然后纺丝原液通过干-湿法纺丝工艺、并在氮气或二氧化碳的保护下,成型得到膜材;
(2)采用改性剂聚乙烯吡络烷酮与尿素对步骤(1)得到的膜材进行超滑亲水改性。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改性用聚乙烯吡络烷酮的分力量为3万-20万。
优选地,上述制备纺丝原液的温度为35-95℃。
优选地,上述纺丝原液的凝固温度为30-85℃,且纺丝原液的制备温度与纺丝原液凝固温度的温度差≤40℃。
本发明中亲水性大分子为醇类化合物,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纺丝溶剂为极性溶剂,如二甲基乙酰胺(DMA)、二甲基甲酰胺(DMF)和/或N-甲基吡咯烷酮(NMP)。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聚乙烯吡络烷酮与聚醚砜共混制备微孔膜,利用纺丝原液的相对转移机理,控制纺丝原液中聚醚砜的凝固速度,从而使得膜材成孔均匀,可大幅度增加其膜材的通透性;
(2)利用大分子的增粘性,可调节纺丝原液的粘度,大大增加可纺性;
(3)在制备中,对膜材表面采用聚乙烯吡络烷酮进行亲水改性,可增加膜的亲水性和抗凝血性;
(4)通过调节聚乙烯吡络烷酮的用量,能控制膜材孔径大小,用量越大,孔径越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以下仅为优选实施例,而限制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任何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的相同或相似替换,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1)将40wt%的聚醚砜树脂(分子量为1000)、4wt%的亲水大分子(聚乙二醇)和6wt%的致孔剂(分子量为30万的聚乙烯吡络烷酮)加入到50wt%的纺丝溶剂(二甲基乙酰胺)中,加热至80℃并搅拌,制成均一的聚合物溶液,然后经过滤、脱泡后制得纺丝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32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