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量透析器及透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82578.X | 申请日: | 2018-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3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莹;杜璟;李艳纯;童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B01D61/30 | 分类号: | B01D61/30;B01D6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陈晓蕾 |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透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量透析器,包括中空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夹设有半透膜;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上均设有镂空的通孔,所述内管体的通孔和外管体的通孔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内管体的一端设有进出液口,在进出液口处还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还包括一设置在内管体内腔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用于从进出液口吸入或排出样液。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样液的吸入排出只需要推动活塞组件,操作方便快捷;密封盖可防止样品在透析中泄漏;半透膜固定在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防止半透膜的碰撞,便于携带与整理,延长了透析器的使用寿命;透析完成后,便于清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微量透析器及透析装置。
背景技术
透析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技术,目前已广泛运用在蛋白表达纯化、质谱、蛋白质三维结构研究等领域,它主要利用半透膜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物质分开。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种分子或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目前透析实验中,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但是该操作较为繁琐,并且具有以下几个缺点:
1.透析袋每次使用完后会残余较多样品,造成珍贵样品的损失;
2.透析袋在使用时两头需要用夹子夹紧,经常会发生泄漏,造成珍贵样品的损失;
3.透析袋在使用结束后较难清洗,并且容易造成携带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微量透析器及透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量透析器,包括中空的内管体和外管体,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夹设有半透膜;所述内管体和外管体上均设有镂空的通孔,所述内管体的通孔和外管体的通孔完全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所述内管体的一端设有进出液口,在进出液口处还设有可拆卸的密封盖;还包括一设置在内管体内腔的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用于从进出液口吸入或排出样液。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样液的吸入排出只需要推动活塞组件,操作方便快捷;密封盖可防止样品在透析中泄漏;半透膜固定在外管体与内管体之间,防止半透膜的碰撞,便于携带与整理,延长了透析器的使用寿命;透析完成后,便于清洗。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与内管体内壁形成密封的活塞体和与活塞体连接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可带动所述活塞体在内管体内壁滑动,当所述活塞体处于内管体的任一位置时,在与活塞体外圆周位置相对应的内管体管身上都具有一周连续相接的内壁。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活塞体与内管体内壁相密封,通过推拉杆的伸缩控制活塞体前端内管体内气压的大小,实现吸放液。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组件包括设于内管体端口内壁的环形密封座和与环形密封座内圈形成密封的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可沿着内管体轴线方向滑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改变内管体内活塞柱体积的多少,来控制吸放液,活塞柱与环形密封座的密封更为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体内壁设有多个向内侧延伸的长条筋,各长条筋之间形成镂空的长条形通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端口环形密封座的密封形式,无需内管体具有高面积占比的内壁,采用长条筋有效增加了样液与半透膜的接触面积,增加半透膜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体的长条筋内侧设有可沿内管体轴线转动的磁性搅拌网架,所述磁性搅拌网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以及连接在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的搅拌片,所述第一环体设置在环形密封座里侧,所述第一环体上设有磁体,所述搅拌片沿着第二环体圆周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人民医院,未经浙江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25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