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注采井堵塞物组分的分离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0984.2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0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科;张健;王秀军;康晓东;薛新生;李先杰;陈文娟;赵文森;王姗姗;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5/00;G01N23/2251;G01N30/02;G01N27/62;G01N21/3563;G01N25/14;G01N23/2273;G01N23/2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吴爱琴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注采井 堵塞 组分 分离 分析 方法 | ||
1.一种油田注采井堵塞物组分的分离分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观测原始堵塞物样品的复合结构形貌及组成特征;
2)对堵塞物样品进行水分脱除,记录脱水质量,得到脱水后样品;
3)用有机溶剂萃取所述脱水后样品,分离,得到抽提物和抽余物,干燥至恒重,分别称取重量并计算收率;
4)取抽提物进行四组分分离及化学表征分析;
5)取部分步骤3)中的抽余物进行灰分分析,称量并计算灰分含量,确定抽余物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占比,再分别对抽余物和灰分进行化学表征分析;
6)另取部分步骤3)中的抽余物,加入盐酸溶液,超声溶解,将得到的混合溶液与二氯甲烷溶剂混合,震荡、静置分层,分别收集上层有机可溶物,下层盐酸可溶物,固体相盐酸不溶物;对有机可溶物进行化学表征分析确定其组成;
7)取步骤6)中的盐酸不溶物,加入氢氟酸溶液,超声溶解,向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去离子水和二氯甲烷,静置分层,分别收集上层有机可溶物,下层氢氟酸可溶物,固体相氢氟酸不溶物;对有机可溶物进行化学表征分析确定其组成;对氢氟酸不溶物进行分析确定其组成;
8)综合所有的分析结果,对堵塞物组分及成因进行分析;
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溶剂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其中,二氯甲烷溶剂与甲醇的体积比为97:3;
步骤3)之前,还包括对脱水后样品进行破碎,得到破碎的脱水后样品的操作;
所述破碎为研磨、碾碎或剪碎;
步骤4)中,所述四组分分离及化学表征分析,采用《SY/T 5119-2008岩石中可溶有机物及原油族组分分析》方法,将抽提物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四种组分;
所述化学表征分析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高温模拟蒸馏、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分析剖析抽提物分子组成;
步骤5)中,所述灰分分析的方法为:将抽余物置于坩埚中,在马弗炉中加热坩埚,由室温升至800°C,保持3小时,然后样品在马弗炉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灰分含量;
采用元素分析、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对灰分和抽余物进行化学表征分析;
通过灰分、裂解色谱质谱分析确定抽余物中有机质的含量;
步骤6)中,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5mol/L;
所述有机可溶物化学表征分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高温模拟蒸馏、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分析实现,
盐酸不溶物进行元素分析、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获取无机物组成特征;
步骤7)中,所述氢氟酸溶液的浓度为1-5mol/L;
所述有机可溶物化学表征分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高温模拟蒸馏、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以及高分辨质谱分析实现,
氢氟酸不溶物进行元素分析、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获取无机物组成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观测借助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实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分脱除通过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实现;
其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操作为:将样品置于冰箱冷冻室至完全结冰后,将其放在冻干机托盘,冷冻温度为-40--76℃,真空度为40-66mTorr,托盘内冰完全升华后,称取脱水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萃取的操作为:将有机溶剂加入脱水后样品中,加热连续抽提,分离成抽提物和抽余物;
所述加热连续抽提的时间为8-72h,
所述干燥的操作为:分别将抽提物和抽余物放置于80°C的真空干燥箱内恒重2 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09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