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的火灾监控装置及其火灾监控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80041.X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5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锐;赵健;张波;李少纯;陈威;沈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9/00 | 分类号: | G08B19/00;G21C17/0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518124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火灾 监控 装置 及其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火灾监控装置及其火灾监控电路。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包括开关模块、第一选择开关模块、第二选择开关模块、第一放大模块、第二放大模块、第一比较模块、第二比较模块以及单片机的火灾监控电路,使得单片机在控制一个温度传感器在接入电路时,首先根据第一比较模块的输出检测泄漏率采集系统是否正在对该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监测,若是则控制该火灾监控电路对下一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进行检测,若否则控制相应的选择开关导通,并根据第二电压比较模块的输出获取监测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并根据该温度判断安全壳内是否发生火灾,该火灾监控电路可以与原有的泄露采集系统直接对接,且温度扫描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的火灾监控装置及其火灾监控电路。
背景技术
安全壳即反应堆厂房,是一个带有准球形穹顶的圆柱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来作为阻挡来自燃料的裂变产物及一回路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当反应堆发生失水事故(Loss of Coolant Accident,LOCA)时,释放出来的大量放射性和高温高压汽水混合物可被安全壳包容和隔离,以防止对核电站周围居民产生危害。
作为核电反应的重要场所,安全壳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必须进行安全壳打压实验(Containment Test,CTT)。CTT用于模拟验证安全壳在大破LOCA事故条件下的密封能力和强度耐受力,对于保障核电厂的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机组建设阶段和机组运行阶段均需要进行试验。作为核电厂最重要的试验之一,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安全壳厂房内的最高压力可以达到4.8bar.g以上,因此安全壳内部是典型的高压富氧环境,加上充卸压操作产生的高速气流,使得安全壳内部发生火灾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火灾监控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保证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的火灾监控和预防,目前现有技术通过分布在核岛厂房内各区域的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具体的,现有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核岛厂房内的温度进行监控,从而间接监控核岛厂房内的火灾情况,并且通常的火灾判断标准是:分布在核岛厂房内的温度探头中,任意一个指示温度大于50℃,将产生报警,同时试验人员开始关注温度变化;同一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温度探头报警,才有可能是火灾信号,如果停止充压后,安全壳内温度仍然继续升高,则证明安全壳内确实发生火灾。
然而,虽然现有方案简单方便、无额外投入,但其存在火灾判断不及时的问题。由于CTT上游标准要求安全壳泄漏率测量系统每5分钟测量一次数据,因此意味着利用该方案进行火灾判断时,火灾监测采样时间间隔为分钟,不利于火情监测和后续行动,并且同一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温度探头报警时,火势已经基本失控。
综上所述,现有的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的火灾监控方法存在火灾判断不及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站的火灾监控装置及其火灾监控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安全壳打压试验期间的火灾监控方法存在火灾判断不及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的火灾监控电路,与核电站安全壳内部的多个温度传感器以及核电站安全壳的泄漏率采集系统连接,泄漏率采集系统与温度传感器之间通过四根线芯连接,分别是第一线芯、第二线芯、第三线芯以及第四线芯;所述火灾监控电路包括:开关模块、第一选择开关模块、第二选择开关模块、第一放大模块、第二放大模块、第一比较模块、第二比较模块以及单片机;
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选择开关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一放大模块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开关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放大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放大模块与所述第一比较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比较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放大模块与所述第二比较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比较模块与所述第二比较模块均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800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