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绝缘油VFTO复合过电压耐脉冲间隔比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79915.X | 申请日: | 201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8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谭向宇;周利军;王科;彭晶;赵现平;马仪;周年荣;张文斌;黄星;程志万;马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油 vfto 复合 过电压 脉冲 间隔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绝缘油VFTO复合过电压耐脉冲间隔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1)、脉冲发生系统(2)和测试系统(3),其中:
所述控制系统(1)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脉冲发生系统(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脉冲发生系统(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测试系统(3);
所述控制系统(1)包括总控台(4)、脉冲幅值控制通道(5)和触发控制模块(6),所述脉冲幅值控制通道(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总控台(4),所述脉冲幅值控制通道(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触发控制模块(6)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脉冲发生系统(2)包括高压绝缘箱(7)和脉冲发生单元(8),所述脉冲发生单元(8)设置在所述高压绝缘箱(7)内,所述脉冲发生单元(8)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触发控制模块(6)电连接,所述脉冲发生单元(8)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雷击脉冲传输电缆(9)和VFTO脉冲传输电缆(10)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雷击脉冲传输电缆(9)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触发控制模块(6)和所述测试系统(3)相连接,所述VFTO脉冲传输电缆(10)的第二端与所述测试系统(3)相连接;
所述测试系统(3)包括油箱(11)、高压电极(12)、介电强度测试仪(13)、绝缘油(14)、采样口阀门(15);所述油箱(11)充满所述绝缘油(14),所述高压电极(12)设置在所述油箱(11)上,所述高压电极(12)的第一端与所述VFTO脉冲传输电缆(10)的第二端和所述雷击脉冲传输电缆(9)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高压电极(12)的第二端浸入所述绝缘油(14);所述采样口阀门(15)设置在所述油箱(11)上,所述介电强度测试仪(13)的采样口连接所述采样口阀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油VFTO复合过电压耐脉冲间隔比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发生单元(8)包括:第一高压硅堆(16)、第二高压硅堆(17)、第一电阻器(18)、第二电阻器(19)、第三电阻器(20)、第四电阻器(21)、第一电容器(22)、第二电容器(23)、第三电容器(24)、第四电容器(25)、第五电容器(26)、第六电容器(27)、第一火花球隙(28)、第二火花球隙(29)、第三火花球隙(30)、第四火花球隙(31)、第一充电电阻(32)、第二充电电阻(33)、第一调波模块(34)、第二调波模块(35)和防反串隔离火花球隙(36),
所述触发控制模块(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硅堆(16)和所述第二高压硅堆(17)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高压硅堆(16)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18)、所述第一电容器(22)和所述第一火花球隙(28)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高压硅堆(1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20)、第四电容器(25)和所述第三火花球隙(3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器(18)、第二电阻器(19)和所述第一调波模块(34)串联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20)、所述第四电阻器(21)和所述第二调波模块(35)串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22)、所述第二电容器(23)和所述第三电容器(24)并联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25)、所述第五电容器(26)和所述第六电容器(27)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22)和所述第四电容器(25)、所述第二电容器(23)和所述第五电容器(26)、所述第三电容器(24)和所述第六电容器(27)分别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阻(32)和所述第二充电电阻(33)串联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阻(3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22)和所述第四电容器(25)的第一串联点和零电位点,所述第二电容器(23)和所述第五电容器(26)的第二串联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阻(3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充电电阻(3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充电电阻(3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24)和所述第六电容器(27)的第三串联点,所述第一火花球隙(28)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18)和所述第一电容器(22)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火花球隙(30)的第一端还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20)和所述第四电容器(25)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火花球隙(28)和所述第三火花球隙(3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点;所述第二火花球隙(29)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18)和第二电阻器(19)的第四串联点和所述第二电容器(23)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火花球隙(3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20)和第四电阻器(21)的第五串联点和所述第五电容器(26)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火花球隙(29)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火花球隙(3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串联点;所述第三电容器(2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19)和所述第一调波模块(34)的第六串联点,所述第六电容器(2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器(21)和所述第二调波模块(35)的第七串联点;所述防反串隔离火花球隙(36)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调波模块(35)的第二端和所述雷击脉冲传输电缆(9)的第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99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