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79594.3 | 申请日: | 2018-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5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廖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万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4 | 代理人: | 余冬 |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石墨 复合材料 可逆 容量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①将硅和石墨烯加入模拟盒子建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初始模型;②对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初始模型进行嵌锂;③对嵌锂后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进行最大理论锂容量的计算;④对嵌锂后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进行可逆锂容量的计算。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有效提高新型锂电池硅基电极材料的开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模拟方法,特别是一种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匮乏和其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锂离子因其具有能量高、使用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引起国际电池界和科技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在战略上更加重视,电动汽车以其节能、低排放的特点被各国作为战略型新型产业来大力发展。
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电池综合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电极材料是锂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商用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采用石墨,因为其资源丰富,且成本很低。但石墨电极的能量密度较低(容量为372mAh/g),且沉积可能造成安全问题,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硅是非常有潜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其在所有负极材料中其具有最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但硅在循环充放电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体积变化,使得硅颗粒粉碎并脱离跟电极片的接触,迅速导致容量衰减和缩短循环的寿命。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层,由于其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结构、独特的电子结构、高机械强度、高的表面积和优良的电子传导率,因此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将石墨烯与硅相结合,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电极材料解决方案。石墨烯在与硅接触的性能方面比其他的碳材料更优越,并在充电放电过程中,能有效的防止硅的体积膨胀、收缩和聚集。制备的材料中一般都有空隙,材料中的空间能够很好的缓解因为硅的体积变化对电极的结构影响。对硅-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高效的分析和设计,是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但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预测的方法还比较缺乏。
由于传统的电极材料设计方法存在周期长、费用高等局限性,通过大量的测试研究来寻求最佳设计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有效提高新型锂电池硅基电极材料的开发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①将硅和石墨烯加入模拟盒子建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初始模型;
②对硅-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初始模型进行嵌锂;
③对嵌锂后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进行最大理论锂容量的计算;
④对嵌锂后的硅-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进行可逆锂容量的计算。
上述的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所述步骤①中的建立方法是,
a.硅与石墨烯之间空隙层厚度选为15埃,模拟盒子上方加入厚度为50埃的真空层,在三个方向均采用周期边界条件;
b.用广义梯度近似和Perdew-Burke-Ernzerhof泛函来准确描述吸附物与各种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超软赝势方法来描述电子与离子的相互作用;平面波的切断能设为380eV;几何优化采用共轭梯度法,收敛标准设置为残余力布里渊区采用3×3×3的K点网络。
c.模拟盒子尺寸根据几何优化计算进行确定。
前述的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所述步骤②中的嵌锂方法是将锂原子逐个加入到初始模型空隙中。
上述的预测硅-石墨烯复合材料可逆容量模拟方法,嵌锂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9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