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原色纤维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978830.X | 申请日: | 2018-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7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谢春萍;苏旭中;宋娟;徐伯俊;曹秀明;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1H5/22;D01H13/00;D01H5/74;D01H1/36;D01H13/04;D01H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华伟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取件 三原色 加捻 弱捻 喂入罗拉 混合色 纤维条 纺纱 涡流 生产装置 腈纶纤维 前部 喂入 抽取 纤维 品红 负压控制 牵伸机构 细纱工序 原液着色 可控的 喇叭口 螺旋包 成纱 牵伸 连通 一体化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原色纤维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通过在细纱工序采用包含三原色的品红、黄、青的原液着色具有弱捻的腈纶纤维条分别经喇叭口由喂入罗拉喂入,在喂入罗拉前部加装有由可控的高强负压控制的纤维条抽取件,在抽取件前部加装有与抽取件一体化连通连接的涡流加捻件,由喂入罗拉喂入的三原色的腈纶纤维条分别被抽取件按照所需要的比例进行抽取,而后被抽取的纤维条共同进入涡流加捻件内进行弱加捻混合,从而得到内部为螺旋包缠结构的弱捻条,而后弱捻条经牵伸机构牵伸得到具有极弱捻的纤维条,最后被加捻成纱得到所需颜色的混合色纺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三原色纤维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服装的功能性和服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功能性纤维及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因此,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纤维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性纤维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齐全。然而,现有各种功能性纤维的性能往往较为单一,例如竹炭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但其手感性、亲肤性、抱合力和可纺性较差,因此,具有综合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需要多种纤维进行混纺,如何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比例的纤维进行充分的均匀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各项性能较佳的功能性高品质纱线,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色纺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色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是,这种传统的色纺纱仍然需要对纤维进行染色处理,因此扔存在部分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三原色纤维混合色纺纱生产装置与生产方法,通过细纱工序的对品红、黄、青三种颜色的纤维的按比例抽取混合,从而实现了具有任意颜色的色纺细纱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传统色纺纱中对纤维进行染色的环节,从而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色纺纱的全生态化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88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电场纺纱工艺
- 下一篇:一种紧密赛络纺纯棉纱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