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6831.0 | 申请日: | 2018-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林;王友红;奚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4 | 分类号: | B01D45/14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吕娟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上置式 油气分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它包括筒体、出气口和出油口,筒体内还设置有油气分离筒,油气分离筒能够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油气分离筒包括油气腔以及油气分离通道,筒体上部一侧还设置有油气进口,待分离的油气能够通过油气进口进入到油气腔内进而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油气分离筒旋转实现油气分离,被分离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被分离的油液通过出油口排出。采用上述结构后,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带动油气分离筒旋转实现油气分离,被分离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被分离的油液通过出油口排出,尤其是油气分离通道设计为锥腔结构,大大提高了油气分散的力度,提高分散的均匀性,使得分离效果特别好,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废气治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油气进行分离回收,现有技术中对于油气分离采取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有的采用吸附分离方式,有的采用循环分离方式,然而上述技术方式由于都属于被动的处理方式,因此,使得油气分散不均匀,油气分离效果差,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经过分离后的气体也达不到排放标准以及分离油难以回收利用等问题,另外还存在处理成本高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分散均匀,油气分离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的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上部一侧的出气口和设置在筒体下部一侧的出油口,筒体内还设置有位于出气口下方通过安装座安装的油气分离筒,油气分离筒能够通过安装在筒体顶部的驱动装置驱动旋转,油气分离筒包括油气腔以及设置在油气腔外围的多条沿圆周排布的油气分离通道,筒体上部一侧还设置有位于油气腔入口处的油气进口,待分离的油气能够通过油气进口进入到油气腔内进而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油气分离筒旋转实现油气分离,被分离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被分离的油液通过出油口排出。
所述安装座包括沿筒体内壁呈放射状排布的筋板以及设置在筋板中心的轴承座,所述油气分离筒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并能够由动力装置带动旋转。
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
所述油气分离通道由油气腔的中心向筒体内壁的斜下方延伸。
所述油气分离筒的顶端具有向中心凹陷的锥形腔。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油气腔固定连接在油气分离筒的底部。
所述油气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对连杆进行定位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排布有网孔。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设置的具有油气分离通道的油气分离筒以及用于驱动油气分离筒的驱动装置,由此可以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带动油气分离筒旋转实现油气分离,被分离的气体通过出气口排出,被分离的油液通过出油口排出,尤其是油气分离通道设计为内侧直径大,外侧直径小的锥腔结构,大大提高了油气分散的力度以及结合着流体通道的倾斜角度,提高分散的均匀性,使得分离效果特别好,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机上置式油气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6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病人翻身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转式油气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