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培育棉花新品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6161.2 | 申请日: | 201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5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岭;宋美珍;庞念厂;支艳英;贵会平;王香茹;董强;张恒恒;时增凯;代帅;孙君灵;黄殿成;刘记;刘平;马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22/50;A01C1/00;A01C1/08;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株 棉花新品种 快速培育 育种目标 育种 繁殖 性状 育苗 遗传性状选择 负效应 室内 对照品种 加代繁殖 棉花杂交 生态适应 性状稳定 性状选择 遗传性状 生态区 比对 种植 配制 遗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培育棉花新品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棉花杂交组合;2)F1‑F4或F1‑F5代种子采取促早方法缩短生长期,并在海南的四季育种室内加代繁殖;3)F5‑F9代种子分种采用稳定遗传性状选择方法在四季育种室内选择、繁殖、育苗,或采用增强生态适应性选择方法,在四季育种室及需要适应的生态区两地交替种植、选择、繁殖、育苗,获得性状稳定且符合育种目标的棉株的种子;4)在高代性状选择的同时,种植对照品种,与高代棉株进行性状、产量、品质比对,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棉株的种子。本发明的方法缩短了低代稳定性繁殖的时间,且该方法选育低代性状相对稳定后,减少了遗传性状正效应和负效应连锁遗传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棉花新品种培养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培育棉花新品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棉花生产、消费和进口第一大国,同时也是纺织服装生产贸易第一大国。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涉及近1亿棉农的生计和2 000万纺织工人的就业;作为主要棉副产品的棉籽油是中国第四大食用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中国棉花播种总面积421.9万hm2,全国棉花总产量616.1万t,棉花单产1 461kg/hm2。中国棉花最高年消费量1 200万t,占世界棉花消费量的50%,棉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优良品种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内因,其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使优良品种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在众多增产因素中,品种改良对产量提高的实际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请见喻树迅,范术丽,王寒涛等.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第18期。建国以来,中国育成农作物新品种达20000余个,实现5~6次新品种大规模更新换代,推广了一批突破性优良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43%,请见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特别是,稳定遗传的特性,在生产上体现了“一劳永逸”、省工高效。因此,推广棉花优良品种是棉花生产节本增效的关键性技术。但是,培育一个优良的棉花品种,是综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把棉花的高产、优质、抗逆等优良性状(针对育种目标)聚集一起并稳定遗传的科学技术体现,仅棉花产量的形成就受遗传、生理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在目前棉花产量增加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想要选育出比目前主推品种有极大提高产量的品种,就要对棉花各产量性状进行解析,了解其形成机理;同时将产量性状理论研究和育种家育种实践相结合,才能培育出一个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品种。一个优良品种从确定亲本、杂交,到选育、试验、对比,通过省区和国家审定,快则7~8年,慢则十几年,甚至一个育种者一辈子育不出一个品种。可见“种子”的金贵程度。上世纪80年代中国推广的、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号”,历经了11年(1975年2月—1986年4 月)的精心培育,创造性地打破高产、优质、抗性之间的负相关,使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先后通过豫、鲁、冀、晋、陕、浙、鄂、新8省区审(认) 定及国家审定,在全国大面积推广。1986至1997年全国累计推广约1.6亿亩,增产皮棉96万吨,增加产值71亿元,真可谓“一粒种子改变世界”。1990年“中棉所12号”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棉花常规的育种程序是亲本杂交、分离世代的选择、产量鉴定等。杂种后代经连续几代的定向选择,所中选的材料性状相对稳定,符合育种目标,即成为前期的“品种”(也称为品系、材料等)。但由于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50%左右,选择材料遗传基础复杂,而各育种单位在开放授粉的条件下进行杂交,加上试验地育种材料多,单株选择的材料遗传基础更为复杂,往往带有不符合目标的不良基因,表现出不良的性状,给生产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请见冯恒文,赵国忠,赵丽芬.陆地棉育种群体选择效应的研究.中国棉花,1995,22(11):10。棉花常规育种的实践证明,在遗传性状分离稳定过程F1~F4或F5(1~5年)的早代,群体混合选择的后代材料,性状间可以互补,具有缓冲作用,适合各种环境条件,所以,陆地棉杂交育种在后代处理上,采用群体选择的方法,可提高棉花的育种效果。尽管如此,常规育种的早代仍需要4~5年的分离稳定期和4~5年的高代性状选择期。如何缩短8~10 年的新品种培育期限,是广大棉花育种者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6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葡萄人工授粉成功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甘薯集团杂交的育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