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4717.4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民;闫英山;孙红玉;盛春英;李春光;贾荣霞;罗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15/02 | 分类号: | C08B1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661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纺织品 微晶纤维素 制备 回收利用 滤出 环境污染问题 制备技术领域 可降解产物 高结晶度 工艺流程 绿色环保 质量分数 碱中和 酸水解 研磨 烘干 漂白 水解 酸液 盐酸 过滤 回收 | ||
本发明涉及废旧纺织品高值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技术,以及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技术,具体为一种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采用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主要工艺流程为粉碎→酸水解→将酸液滤出→沉淀物等用碱中和→过滤→将制备的微晶纤维素漂白→滤出→烘干→研磨,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多种组分的废旧纺织品得到回收利用,采用质量分数8.5‑9%盐酸在85‑94℃进行水解,制备得到高结晶度的微晶纤维素,使多种废旧纺织品得到高值回收利用,并且制备的微晶纤维素属于自然可降解产物,解决了废旧纺织品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突破传统方法仅对单一组分废旧纺织品进行回收的约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纺织品高值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技术,以及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技术,具体为一种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大国,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约达到5000万吨,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量约为300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15%左右,大部分废旧纺织品被直接掩埋或焚烧,对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
大多数回收的废旧纺织品,纤维的组成不是单一的,因而在加工利用之前往往需要将纤维进行分离,针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加工利用途径主要有4种,分别是机械法、化学法、物理法、热能法等,其中机械法的产品一般为中低档产品,附加值较低,热能法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物理法难以实现废旧纺织品的多次循环利用。
再生产微晶纤维素国外主要采用木材为原材料,先收集木浆纤维素,酸部分水解后的结晶部分,再经干燥粉碎而得到聚合度约200的结晶纤维素,我国棉花产量较高,成本较木材低,所以国内多以植物秸秆和棉浆为原材料。为了更大程度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和加强环保,人们在不断研究采用更好的原料和更好的方法生产微晶纤维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废旧纺织品的回收问题和微晶纤维素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采用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主要工艺流程为粉碎→酸水解→将酸液滤出→沉淀物等用碱中和→过滤→将制备的微晶纤维素漂白→滤出→烘干→研磨,得到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多种组分的废旧纺织品得到回收利用,采用质量分数8.5-9%盐酸在85-94℃进行水解,制备得到高结晶度的微晶纤维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旧纺织品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将废旧纺织品经过粉碎、酸水解、将酸液滤出、沉淀物用碱中和、过滤、将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漂白,然后微晶纤维素滤出、烘干、研磨,得到成品,在酸水解步骤中,采用质量分数8.5-9%盐酸在85-94℃进行水解,制备微晶纤维素,得到高结晶度的微晶纤维素,同时将酸溶液未水解的织物进行回收。
本发明中废旧纺织品,为几种常见的废旧纺织品,包括棉、麻、粘胶、天丝及其混纺织物。主要来源于印染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布条、生活的废旧衣物、废旧家纺用品,以及纺纱织造过程中产生的废纱、落棉等。
所述的粉碎,是将废旧纺织品通过面料粉碎机粉碎成1-10cm的小块。
所述的酸水解步骤为:将粉碎的废旧纺织品按照废旧纺织品质量(g):盐酸溶液体积(ml)=1:10-1:15比例,放入质量分数为8.5-9%盐酸溶液中,在85-94℃酸水解时间为2.5-4h;作为优选,酸水解步骤中旧纺织品质量(g):盐酸溶液体积(ml)=1:10-1:15比例,放入质量分数为8.5%盐酸溶液中,在85℃酸水解时间为4h。
所述的将酸液滤出,是指酸水解完成后,使用250目尼龙网将酸溶液与未溶解的物质分离,分离后将未溶解的物质放入耐酸容器中。
所述的沉淀物用碱中和,是向容器中未溶解的物质少量多次加入质量分数20%-40%的碱溶液,边加入边搅拌均匀,同时测试溶液pH值,到pH值达到5-7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滨州华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4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