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丝用线材和钢丝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3135.4 | 申请日: | 2015-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友信;增田智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6/00;C21D8/06;C21D9/52;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0;C22C38/12;C22C38/14;C22C38/16;C22C38/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克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线材 铁素体 共析 高强度钢丝 低周疲劳 钢丝绳 面积率 珠光体 原材 | ||
提供一种低周疲劳性能优异,作为钢丝绳和PC钢丝等的高强度钢丝的原材有用的钢丝用线材,和能够发挥这样的特性钢丝。本发明的钢丝用线材,以质量%计,分别含有C:0.70~1.3%、Si:0.1~1.5%、Mn:0.1~1.5%、N:0.001~0.006%、Al:0.001~0.10%、Ti:0.02~0.20%、B:0.0005~0.010%、P:0%以上并在0.030%以下、S:0%以上并在0.030%以下,余量是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以珠光体为主相,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率为1.0%以下,并且先共析铁素体的平均厚度为5μm以下。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580034203.5,申请日:2015.06.02,发明名称:“钢丝用线材和钢丝”的PCT/JP2015/065863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钢丝绳和PC钢丝等的作为高强度的钢丝的原材的钢丝用线材和这样的钢丝。
背景技术
在电梯用绳索和起重机的起重绳等这种被施加反复弯曲应力的钢绞线中,绳股的弯曲疲劳特性成为决定绳索的设计强度和寿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着电梯的高速化和起重机的小型化,绳索的轻量化需求增大,要求实现这一点的弯曲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的钢丝用线材。另外弯曲疲劳特性优异的高强度钢丝用线材,作为PC(PrestressedConcrete)钢丝的原材也有用。在这样的钢丝用线材中,具体来说,要求不会发生重复次数为104~105次便出现的低周疲劳。
作为用于改善线材的特性的技术,至今为止也提出有种种。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技术,其通过使钢中微细析出BN系夹杂物,来使疲劳强度提高。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技术,其是通过在热轧后进行熔融盐直接铅淬火处理,从而将线材的组织控制为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率为3%以下的珠光体组织,得到高强度线材。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技术,其是使线材的金属组织为95%以上的珠光体组织,并且将与线材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中心部的珠光体的珠光体块粒径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从而得到高延展性的线材。另外该技术中还公开,在使拉丝加工性良好的基础上,将先共析铁素体的体积率调整至2%以下有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5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98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7/139234号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成为问题的特性,是重复次数为107次的接近疲劳极限而发生的高周疲劳,与上述低周疲劳的机理不同。在钢丝绳这样长期被曝露在外部空气的制品中,由于表层部的氧化、氢的侵入和绳股之间的摩擦等的影响,导致表层部容易发生龟裂,材料有可能在比本来的疲劳极限低得多的寿命下发生断线,因此需要采取抑制龟裂进展的对策。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为了得到高强度线材,需要在热轧后能够直接进行铅淬火处理的特殊的设备,设备投资增大。另外这样的设备,相比一边使线材在输送机上搬送一边冷却的所谓斯太尔摩(Stelmor)冷却设备,有在生产率和维护性差这样的缺点。而且,仅仅减少线材中的先共析铁素体的面积率,无法发挥充分的低周疲劳性能的提高效果。
另外,只是规定上述专利文献3所述的要件,就低周疲劳性能来说得不到充分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周疲劳性能优异,作为钢丝绳和PC钢丝等的高强度钢丝的原材有用的钢丝用线材,和能够发挥这样的特性的钢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3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