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稞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971.9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7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刚;张蕾;张丁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德露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稞茶 泡制 汤液 保健作用 粉碎制粒 加水搅拌 散开 粉碎机 漂洗 降血脂 葡聚糖 中颗粒 枸杞子 烘烤 烘干 熬煮 陈皮 冲泡 干化 龟甲 金丝 切丝 水中 制粒 菊花 制作 添加剂 红枣 过滤 减肥 人参 清洗 清水 饮用 食用 健康 高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稞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洗:用清水将青稞漂洗干净;S2、干燥;S3、煨汁:将人参片、三七、红枣、龟甲切丝熬煮,在温度70‑85℃下,熬制成汤液,将青稞加入到过滤后的汤液中;S4、表面干化;S5、粉碎制粒:将枸杞子、高寒菊花、金丝藤、陈皮和青稞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混合均匀后加水搅拌,用制粒机制粒;S6、烘干;S7、烘烤;S8、包装。本发明闻香醇厚自然,口感醇和,泡制过程中颗粒不容易散开,在80度的水进行冲泡可以提高青稞茶β糖在水中含量;泡制5‑8次后依然颗粒较完整。含β‑葡聚糖量高,且降血脂、减肥或/和减少高原上的不良反应等,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健康、绿色,食用健康;饮用后能起到更好的保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青稞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青稞茶为传统的高原茶,具有绿色健康、降血压、降血脂以及减肥消脂的功效,但青稞茶在适应人群较少,不符合现代人群的口味,并且存在效果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人群长期处于办公室而产生的亚健康的身体需求。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种类。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一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据检测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57%,优良品种青稞25可8.6%,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β-葡聚糖通过减少肠道粘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和间接抑制致癌维生物作用来预防结肠癌;通过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合成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具有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的作用。另根据美国科学研究表明,青稞除β—葡聚糖外,青稞还含有一种专门的胆固醇抑制因子,其含量约每公斤100—150毫克。
如何把充分利用青稞的营养价值是目前所需。
现在市场上也出现有类似的青稞茶,因为青稞本身是无色无味,大多数人为了使泡制出来的茶和制剂口感好、香味足,一般在制品中加入相应的添加剂,使其更符合消费者对色、香和味的要求,但长期饮用加有添加剂的制品,食用不安全,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青稞茶的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以及方法如下:
一种青稞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洗:用清水将青稞漂洗干净,水温15-22℃,漂洗次数2-3次,漂洗时间≥6min/次;
S2、干燥:将清洗后的青稞放至鼓风干燥机中,在50-70℃条件下干燥至表面无自由水分;
S3、煨汁:将人参片、三七、红枣、龟甲切丝熬煮,在温度70-85℃下,熬制成汤液,将青稞加入到过滤后的汤液中,在温度85-100℃下熬煮1-2h进行青稞煨汁,熬煮完成后过滤,过滤出的青稞粒备用;
S4、表面干化:煨汁后的青稞用脱水机脱去水份;
S5、粉碎制粒:将枸杞子、高寒菊花、金丝藤、陈皮和步骤S4得到的青稞分别用粉碎机粉碎,混合均匀后加水搅拌,用制粒机制粒;
S6、烘干:将成型的青稞粒放至热风烘干设备烘干机中烘干,水份含量在7-9%;
S7、烘烤:将青稞粒用温度可调的烤箱烘烤;
S8、包装:将烘烤后的青稞粒采用包装机热合滤纸,灭菌、封装成袋泡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德露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德露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