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漂浮浒苔生物量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71023.5 | 申请日: | 2018-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升;姚海燕;韩龙江;张洪亮;郭雅楠;温若冰;周瑞佳;李继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C11/08 | 分类号: | G01C11/08;G01C11/30;G01C11/36;G01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浒苔 生物量 生物量监测 漂浮 快速监测 打捞 测量 预警 专用测量工具 情况记录 数据支撑 现场观测 影响因素 监测 调查 组装 船舶 行驶 记录 | ||
为了解决浒苔生物量依然不能够准确获得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漂浮浒苔生物量监测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测量现场观测影响因素的确认。二、将快速监测工具组装完毕并调整好角度。三、调查船在选定的调查断面上匀速行驶并使用第二步中的快速监测工具进行面积记录。四、分三种情况记录监测面积。五、分三种情况计算浒苔面积。六、计算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浒苔生物量。本发明采用船舶监测面积以及专用测量工具实现了对漂浮浒苔生物量的测量,更加准确地获得了浒苔生物量,为后续浒苔的预警和打捞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可以准确的准备人力和物力进行浒苔的打捞和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及海洋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漂浮浒苔生物量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2008年6月以来,黄海、东海及青岛近岸海域,浒苔自然灾害来势迅猛、规模浩大、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严重时浒苔分布范围为3万多平方千米,覆盖面积上千平方千米,海上漂浮浒苔数百万吨,而且大量漂浮的浒苔直逼青岛海域,严重危及青岛近海环境。
在海洋学报2009年1月,第31卷第1期中,《浒苔灾害卫星遥感应急监视监测系统及其应用》一文,提到了采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按应急与业务运行兼容需求,在“H Y-1”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国家MODIS数据共享平台、海上溢油卫星遥感系统等基础上及时构建了浒苔灾害卫星遥感应急监视监测系统,利用国内外有限的17颗遥感卫星数据,实现了对此次浒苔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多频次、多角度动态监测,及时得到了全面、准确、客观的信息,为国家海洋局应对浒苔自然灾害前线指挥部应急响应、决策指挥提供了有力、有序、有效的技术支持。此系统从整体上对浒苔灾害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方法介绍,其包括数据获取子系统、光学遥感处理子系统、微波遥感处理子系统、海上试验与验证子系统、信息产品传输与发布子系统。虽然此系统已经将相关数据进行了详尽的采集和处理,但是在浒苔生物量的数据采集及分析上依然存在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浒苔生物量的获取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浒苔生物量依然不能够准确获得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漂浮浒苔生物量监测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测量现场观测影响因素的确认。
二、将快速监测工具组装完毕并调整好角度。
三、调查船在选定的调查断面上匀速行驶并使用第二步中的快速监测工具进行面积记录。
四、分三种情况记录监测面积。
五、分三种情况计算浒苔面积。
六、计算某一特定区域内的浒苔生物量。
七、必要时,结合定点取样或拖网作业对监测结果进行校对。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测量现场观测影响因素的确认。
海况对观测有影响,应在没有雾的天气状况下进行现场调查,在3级以上海况条件下,应尽量避免进行现场调查。
第二步,将快速监测工具组装完毕并调整好角度。
一种漂浮浒苔快速监测工具,包括底座和支架,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支架的顶部安装有 U型支架,中部设有防滑把手,U型支架的内侧设有视频采集设备,视频采集设备与U型支架为螺栓连接,视频采集设备与U型支架连接的一侧设有量角面板,在量角面板上设有指针,视频采集设备与数据处理器连接,数据处理器与显示器连接。
如图8所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船只行驶到指定区域,调整视频采集设备的角度,在量角面板上读出角度值a并用螺栓固定。
第三步,调查船在选定的调查断面上匀速行驶并使用第二步中的快速监测工具进行面积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71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