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DC电压智能充电连接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6979.6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6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斯姆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23007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脑电源 笔记本 连接线 充电连接线 电源适配器 一端设置 智能充电 过充电 适配器 输出端 输入端 电池 防过充电路 电池充满 电池寿命 电池停止 电路设计 使用寿命 充电 智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DC电压智能充电连接线,包括电源适配器的充电连接线,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充电连接线的一端设置为输入端DC1,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DC2,在输入端DC1和输出端DC2之间通过智能防过充电路连接。本发明电路设计简单、内容合理,在电池充满电以后能使笔记本内电池停止充电,达到使笔记本内电池不被过充电,从而保护了笔记本内电池寿命,不会被过充电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电脑充电连接线领域,具体涉及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DC电压智能充电连接线。
背景技术:
电源充电连接线线主要是给设备提供电以及给电池充电,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把不稳定的电源利用开关电源的原理通过转化电路变成笔记本电脑需要的恒压直流电,给笔记本电脑供电和充电。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的充电连接线给笔记本电脑电池持续性充电,在笔记本电脑关闭时,不能在电池充满电的状态下自动断电,使笔记本内电池停止充电,这就不仅仅是浪费电能,还容易造成笔记本内电池被过充电,缩短电池使用寿命。为此本发明提供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DC电压智能充电连接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的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DC电压智能充电连接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DC电压智能充电连接线,包括电源适配器的充电连接线,所述电源适配器的充电连接线的一端设置为输入端DC1,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DC2,在输入端DC1和输出端DC2之间通过智能防过充电路连接。
所述智能防过充电路包括输入端DC1的正极和负极、输出端DC2的正极和负极、继电器JI、继电器开关J1-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发光二极管LED1。
所述输入端DC1的正极1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继电器J1的一端、经继电器开关J1-1再连接到电阻R10的一端与输出端DC2的正极3端,输入端DC1的负极2端分别连接电阻R1、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经二极管D1连接到输出端DC2的负极4端,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1和经电阻R3连接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1均连接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出端DC2的负极4端的连接线上,三极管Q2经电阻R2和二极管D4连接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连接线上,电阻R4分别连接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阻R5的一端、二极管D3的负极、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正极,稳压二极管VD1与电阻R5均接地,二极管D3的正极经电阻R7连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6与电容C1均连接到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阻R7的连接线上,电容C1与电容C2均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到电容C2和经电阻R8连接到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9的一端连接到电阻R8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线上,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到继电器J1,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与电阻R10连接,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1的正极与输出端DC2的负极4脚连接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电路设计简单、内容合理,在电池充满电以后能使笔记本内电池停止充电,达到使笔记本内电池不被过充电,从而保护了笔记本内电池寿命,不会被过充电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斯姆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斯姆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