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监护呼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6710.8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3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岳林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1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叫 远程监护 语音识别技术 视音频编码 远距离传输 养老 呼叫系统 监护系统 紧急呼叫 居家养老 一对多 监护 视频 护理 瘫痪 救助 智能 补充 缓解 通信 社区 保证 | ||
1.一种远程监护呼叫方法,用于在互联网平台上,为被监护人一侧的监护设备和远程的监护人一侧的交互控制模块建立起通信连接并交互的过程,所述交互控制模块为安装在通信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和所述交互控制模块之间都通过服务器发起对对方的呼叫,呼叫过程是双向的,其中监护设备发起的呼叫包括一般呼叫和紧急呼叫,服务器帮助监护设备和交互控制模块建立起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通信连接,所述呼叫方法的步骤包括:
步骤S1、新的监护设备上线,交互控制模块添加新的监护设备,并远程为该监护设备设置参数,设置多个交互控制模块的ID作为该监护设备的联系人,选取其中的部分交互控制模块的ID作为紧急呼叫联系人;
步骤S2、交互控制模块和监护设备都主动和服务器保持连接,告知自己的IP和端口号,服务器维持着一张在线交互控制模块用户和监护设备的数据链表;
步骤S3、如果交互控制模块对监护设备或者监护设备对交互控制模块发起一般呼叫,则进行步骤S4,如果监护设备对交互控制模块发起紧急呼叫,则进行步骤S5;
步骤S4、对于一般呼叫,主叫方发给服务器的报文中,类型标注为一般呼叫,包含主叫方ID和被叫方ID,服务器从在线的交互控制模块用户和监护设备的数据链表中找到被呼叫方ID对应IP和端口号,转发该信息,被叫方应答后,服务器帮助双方建立P2P连接,建立连接后进行步骤S6;
步骤S5、对于紧急呼叫,主叫方发送给服务器的报文中,类型标注为紧急呼叫,包含主叫方ID以及包含所有紧急呼叫联系人的被叫方ID,服务器从在线的交互控制模块用户和监护设备的数据链表中找到所有被呼叫方ID对应的IP和端口号,同时向所有紧急呼叫联系人发送紧急连接请求,收到应答后,服务器为监护设备和所有紧急呼叫联系人的交互控制模块建立一对多的P2P连接;
步骤S6、建立P2P通信连接后,监护设备将现场采集到的视/音频信息发送给交互控制模块,同时接收来自交互控制模块的音频信息,交互过程包括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监护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于未能成功建立连接的呼叫的处理过程:
服务器尝试通过第三方推送服务器推送呼叫请求到交互控制模块所在的通信终端上;如果连接尝试失败,呼叫信息无法送达,服务器记录该事件,待被呼叫方重新上线并和服务器连接后,立即通知该呼叫事件,或主叫方继续选择留言,留言信息保存在主叫方本地或服务器中,产生留言事件保存在服务器中,待被呼叫方重新上线并和服务器连接后,立即通知该留言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监护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含交互控制模块用户信息数据库和监护设备信息数据库;维护着一张包括IP地址、端口号在内的在线交互控制模块用户和监护设备信息数据链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监护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和交互控制模块之间的远程视/音频数据传输按如下方法进行:
发送方上设置第一级存储池,在接收方设置第二级存储池和第三级存储池;
发送方将每一帧视/音频数据拆分成长度固定的多个数据包,并在每个数据包上增设包括时间戳和序列号在内的标记信息;
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的序列号存储到第二级存储池指定排序位置;如果有漏包的,则请求发送方通过第一级存储池发送对应标识的数据包;
接收方将第二级存储池已排好序的数据包转存至第三级存储池,解包后重新装载组合成视/音频数据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程监护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视/音频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接收方设置一标志池,和第二级存储池的每个单元对应;
定时遍历标志池,查看是否有漏包,如果有向发送方请求重发指定序列号的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岳林,未经蔡岳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7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