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6345.0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8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想;王光平;赖日飞;丁天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029 | 分类号: | B60W50/029;B60W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故障 处理 仲裁 方法 | ||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整车控制器能够识别的故障列表制定单个故障发生时的故障处理措施;
通过跛行模式和故障处理向量的形式表达单个故障发生时的故障处理措施;其中,跛行模式按照故障的严重程度进行编码,故障越严重,则编码越大;故障处理向量由多个故障处理请求标志组成,每个故障处理请求标志有请求就置一,否则置零;
将所有跛行模式的编码取大,将所有故障对应的同一故障处理请求标志取或,得到所有故障情况下的跛行模式和各个故障处理请求标志;
将上述故障处理请求标志进行故障仲裁,针对优先级不同、处理措施有冲突的故障处理向量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故障处理向量和跛行模式;
其中,所述单个故障包括传感器故障、执行器故障、控制器自身故障、CAN通讯故障和各总成故障,所述单个故障处理措施为上述单个故障发生后整车控制器应该如何处理保证车辆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行驶的故障处理措施;
所述故障处理向量由多个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位组成,所述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位包括:高压紧急下电请求、高压正常下电请求、电机不工作请求、DC/DC不工作请求、不允许外接充电请求、发动机工作请求、发动机停机请求、起动机起机请求、禁止起动机起机请求、混动系统一般故障和混合动力系统严重故障,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位有请求就置一,否则置零;
针对优先级不同的故障处理向量进行处理具体包括:高压相关的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位包括:高压紧急下电请求、高压正常下电请求、电机不工作请求和DC/DC不工作请求,其优先级为高压紧急下电请求高压正常下电请求电机不工作请求或DC/DC不工作请求;混合系统故障灯显示涉及到的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位包括:混动系统一般故障和混合动力系统严重故障,严重故障的优先级一般故障的优先级;
针对处理措施有冲突的故障处理向量进行处理具体包括:故障处理措施相互冲突的情况所涉及到的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位包括:发动机工作请求、发动机停机请求、起动机起机请求和禁止起动机起机请求;当同时有发动机工作请求和发动机停机请求标志,或同时有起动机起机请求和禁止起动机起机请求标志时,车辆应进入立即停车模式;
其中,当高压紧急下电请求标志置一时,整车进入到安全模式,高压紧急下电请求、发动机停机请求标志置一;当高压紧急下电请求标志置零时,如果同时有发动机工作请求、发动机停机请求标志,或同时有起动机起机请求、禁止起动机起机请求标志时,车辆应进入立即停车模式;高压相关的故障处理请求仲裁如下:当高压正常下电请求标志置一时,高压正常下电请求标志置一,电机不工作请求、DC/DC不工作请求标志置零;当高压正常下电请求标志置零时,如果电机不工作请求、DC/DC不工作请求标志置同时置一,则高压正常下电请求标志置一,电机不工作请求、DC/DC不工作请求标志置零,否则高压相关故障处理请求标志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跛行模式包括:报警模式、混合动力跛行模式、发动机跛行模式、纯电动跛行模式、立即停车模式和安全模式,严重程度依次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故障处理及仲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式是指混合动力汽车的某些功能受限制;混合动力跛行模式是指发动机能正常工作,高压系统不需要下高压电,但电机和电池的能力受限制,与正常的混合动力模式不一样;发动机跛行模式是指电机或动力电池出现严重故障时,电机不能参与工作,由发动机单独驱动的跛行模式;纯电动跛行是指发动机出现严重故障,不能参加工作,由电机单独驱动的跛行模式;立即停车模式是指车辆需要快速切断动力源,高压系统需要正常下电,电机不工作,发动机停机;安全模式是涉及到安全的跛行模式,需要直接切断动力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63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汽车的接管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架空乘人装置无人值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