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5642.3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陆超;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B22C9/02;C22C37/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2219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体制造 稀土合金 铁水 灰铸铁 高强度合金 加强筋 铁水包 浇注 铸件 质量百分比 晶粒 后续工艺 裂纹问题 造型工艺 制备铸件 预热 壁厚 阀体 放入 熔融 细化 破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涉及阀体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湿型干芯造型工艺制备铸件,铸件的壁厚为12mm,加强筋厚为12mm;将稀土合金破碎,并充分预热,然后置于铁水包底部,其中,稀土合金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e:10%,Mo:5%,Si:43%,余量为Fe;铸件熔融成铁水后放入铁水包内,当铁水温度为1290℃~1340℃时开始浇注;浇注完进行后续工艺即可得到产品。本发明通过在铁水中加入稀土合金来细化晶粒,解决灰铸铁阀体加强筋的裂纹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灰铸铁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铸铁,因断裂时断口呈暗灰色,故称为灰铸铁。主要成分是铁、碳、硅、锰、硫、磷,是应用最广的铸铁,其产量占铸铁总产量80%以上。灰铸铁分为铁素体基体灰铸铁、珠光体-铁素体基体灰铸铁、珠光体基体灰铸铁,可根据铸件使用方向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灰铸铁,满足使用的要求,一般在液压件使用时需要用到珠光体基体灰铸铁。
液压件取样部位接近铸件实心部位中部,多次取样发现该处存在硬度低、冒口颈缩松、石墨长度超标等问题。经分析该部位热节区域大,同时有冒口补缩,使得该部位热量过于聚集,铁水长期保温是导致铸件晶粒粗大、石墨长度超标、硬度偏低的根本原因。由于模具工艺已经确定,不能大范围更改,因此只能通过生产工艺控制来解决以上问题。一般电炉生产灰铸铁采用生铁+回炉料+少量废钢的熔炼方式,回炉料比例较大,优质生铁价格相对高昂,但是生产出的灰铁片状石墨形态不太稳定,厚大件芯部强度很难达到要求。
灰铸铁阀体在铸造过程中,大口径阀门加强筋部位时常出现裂纹,由于裂纹的出现,影响了阀门的质量,使阀门成为废品,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湿型干芯造型工艺制备铸件,铸件的壁厚为12mm,加强筋厚为12mm;
S2、将稀土合金破碎,并充分预热,然后置于铁水包底部,其中,稀土合金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e:10%,Mo:5%,Si:43%,余量为Fe;
S3、铸件熔融成铁水后放入铁水包内,当铁水温度为1290℃~1340℃时开始浇注;
S4、浇注完进行后续工艺即可得到产品。
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在铁水中加入稀土合金来细化晶粒,解决灰铸铁阀体加强筋的裂纹问题。由于稀土原子体积较大,且化学活性较强,与其他元素粒子结合能力强,因此,添加稀土元素可有效细化组织晶粒,去除灰铸铁中气体和有害杂质,并生成含有稀土的新型化合物,实现灰铸铁材料的微合金化,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步骤S1,铁水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3.25%~3.40%,Si:1.65%~1.80%,Mn:0.75%~0.80%,P<0.15%,S<0.12%,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前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步骤S1,铁水浇注温度控制在1290℃~1340℃,铸件开箱时间为45min~55min。
前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步骤S1,型砂采用黄砂,湿透气性大于100,湿压强度为45KPa~50KPa。
前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步骤S2,加入稀土合金的质量分数为0.1%~0.2%。
前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合金灰铸铁阀体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太电力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5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