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数据的车辆OD矩阵划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4387.0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范琪;华雪东;魏雪延;梁鸣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40;H04W4/8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颜盈静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集点 车辆通过 路网 匹配 数据挖掘技术 敏感性分析 车辆数据 车牌数据 判断标准 运行轨迹 采集器 交通区 抽取 样本 采集 出行 停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数据的车辆OD矩阵划分方法,首先获取RFID采集器的位置及坐标,将设置在路网中的RFID采集器作为车辆出行的起讫点;其次采集多个以自然日为单位的车辆数据,主要包括采集点编号,车辆编号以及车辆通过各个采集点的时间,从中抽取样本;然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车辆的车牌数据进行匹配,获取车辆在路网中的运行轨迹以及按顺序通过各个采集器的时间,根据车辆通过的时间间隔和平均运行速度可以判断出相邻采集点之间是否存在停留点,利用敏感性分析技术对判断标准的精度进行调整;最后将RFID采集器匹配到所在的交通区,利用python工具获取整体OD矩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获取车辆起讫点数据的方法,属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车辆作为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的主要载体的作用愈发明显,为满足出行者越来越高的出行需求,准确掌握居民的出行行为和需求在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准确的车辆出行需求分析作为一切研究的基础,才能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措施制定,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全方面治理交通拥堵难题。
在传统的居民出行分析中,一般通过居民OD调查获取居民出行样本,再根据社会经济、土地利用、人口发展等数据进行预测,从而得到预测的城市居民出行OD矩阵,最后通过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得到车辆出行OD矩阵。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获取车辆出行OD矩阵,如车载GPS定位,虽然针对目标车辆可以获取高频数据,且定位准确度较高,但存在设备整体安装率低、样本量少以及用户考虑隐私不愿分享出行数据等问题。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该技术常见于城市交通卡口获取车辆信息数据,具有扫描迅速,抗污染能力强,数据记忆容量大,安全性高等特点,只需要识别出车辆行程中的停留点,并根据停留点将一天的行程打断成多次出行,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其他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基于RFID的车辆出行OD矩阵获取方法较少,且存在计算强度大,准确率较低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获取车辆起讫点数据的方法,能够快速确定车辆出行的O点和D点,并准确得到城市车辆出行OD矩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提及的基于RFID的车辆出行OD矩阵获取方法较少,且存在计算强度大,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数据获取车辆起讫点数据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安装RFID采集器的城市和安装了RFID标签的车辆,具有普适性强,运算快速,成本低廉等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数据的车辆OD矩阵划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RFID采集器的位置及坐标,将设置在路网中的RFID采集器作为车辆出行的起讫点,采集多个以自然日为单位的车辆数据,并从中抽取样本,该车辆数据包括采集点编号、车辆编号和车辆通过各个采集点的时间;
步骤2:通过对车辆的车牌数据进行匹配,获取车辆在路网中的运行轨迹以及按顺序通过各个采集器的时间,根据车辆通过相邻采集器的时间间隔和平均运行速度判断相邻采集点之间是否存在出行停留点;
步骤3:将判断得到的出行停留点与交通区信息进行匹配,获取OD矩阵。
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同车辆ID的数据进行提取,再按照被采集器捕捉的时间顺序对数据进行排序;
S1-2、按照采集器的位置及坐标在地图上对采集器进行定位,根据经纬度计算出相邻采集器在路网中的实际距离D;
S1-3、计算车辆通过相邻采集器的时间间隔,并根据采集器编号和采集器之间的实际距离,计算车辆经过相邻采集器的平均速度。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