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64063.7 | 申请日: | 2018-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2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源重工兴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28 | 分类号: | B66D1/28;B66D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地址: | 225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重机 机构 升降 平衡 蓄能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与起升机构并列地连接在吊臂和主起升卷筒之间,包括至少一组从吊臂至主起升卷筒依次设置的吊臂头定滑轮、平衡定滑轮组、平衡蓄能动滑轮组、砝码、过渡定滑轮、平衡蓄能卷筒和连接在上述机构之间的钢索,每一组砝码与其对应的平衡蓄能动滑轮组相连接;每一个平衡蓄能卷筒连接在其对应的主起升卷筒上。本发明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它的平衡砝码力的作用在起升机构提升货物时能降低功率消耗40%~50%;在下降货物时增加功率消耗(蓄能)15%~25%,总功率的消耗降低25%左右,提升和下降货物时工况功率消耗趋于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起重机起升机构提升或下降货物一般采用卷扬式,是起重机机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机构,也是起重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功率消耗最主要的部份。起升机构可分为提升和下降货物两个工况,要提升货物时所需消耗的功率最大,达到峰值。而在下降货物时,消耗的功率最小,达到谷值。在额定起重量和起升速度确定的情况下设计选择起升机构的额定功率必须以峰值为依据。因此,现有的起升机构设计存在提升、下降过程中的功率消耗的峰和谷。如果以在额定起重量、起升速度的工况下,起升时功率消耗为100%,在下降时功率消耗一般为25%左右(且此时消耗的功率为电机空载运转的功率,且为无用功)。反差存在明显,有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起升机构的不合理之处,设计一种平衡蓄能装置,使新的起升系统包容原有起升机构共同作用于起重物上。使提升和下降货物时功率的消耗趋于平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机械效率、降低消耗、环保、高效、降低起重机的运营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起重机起升机构的升降平衡蓄能装置,升降平衡蓄能装置与起升机构并列地连接在起重物和主起升卷筒之间,包括至少一组从吊臂至主起升卷筒依次设置的吊臂头定滑轮、平衡定滑轮组、平衡蓄能动滑轮组、砝码、过渡定滑轮、平衡蓄能卷筒和连接在上述机构之间的钢索,每一组砝码与其对应的平衡蓄能动滑轮组相连接;每一个平衡蓄能卷筒连接在其对应的主起升卷筒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平衡定滑轮组包括入端定滑轮和出端定滑轮;平衡蓄能动滑轮组包括依次设置的动滑轮一、动滑轮二、动滑轮三,以及设置在动滑轮一和动滑轮二之间的蓄能定滑轮;蓄能定滑轮通过固定支架A和固定支架B将其固定;钢索包括第一蓄能部和第二蓄能部,第一蓄能部依次连接吊臂头定滑轮、入端定滑轮、动滑轮一、蓄能定滑轮和动滑轮二,并且最终固定在蓄能定滑轮的固定支架A上;第二蓄能部从蓄能定滑轮的固定支架B开始依次连接动滑轮三、出端定滑轮、过渡定滑轮和平衡蓄能卷筒。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平衡蓄能动滑轮组为0~n组,优选0~2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组所述平衡蓄能动滑轮组包括0-n个动滑轮,优选1-3个。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平衡蓄能装置与起重机起升机构配合运动,所述平衡蓄能装置的数量为一套或者两套及以上。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起重机上对应砝码的升降位置处还设有轨道支架。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砝码为组合式调整砝码;并且砝码包括设置其主体内的叠加式砝码单元,以及连接在砝码单元上的调节装置,和连接在其主体外侧的滚轮,调节装置还包括若干调节螺栓。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组平衡蓄能卷筒包括一个主卷筒,或者包括一个主卷筒和辅卷筒。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卷筒和辅助卷筒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主、辅同步齿轮,并列地连接在主起升卷筒上,主卷筒和辅助卷筒的轴线平行并且上下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源重工兴化有限公司,未经开源重工兴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4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