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异种橡胶成分的用于包覆电缆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62150.9 | 申请日: | 2018-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殷雄;金奉奭;全龙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华道达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6;C08L23/08;C08L23/14;C08L53/00;H01B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赵赫 |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橡胶 成分 用于 电缆 烯烃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低温冲击强度、柔软性及热稳定性优异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具体而言,涉及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在聚烯烃连续相上均匀地分散大量的异种橡胶相而使低温冲击强度和柔软性优异,同时由于异种橡胶相与聚烯烃连续相的稳定结构而使耐热特性优异,因此没有进行交联也能够用作电缆的绝缘层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温冲击强度、柔软性(softness)及热稳定性优异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具体而言,涉及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其通过在聚烯烃连续相上均匀地分散大量的异种橡胶而使低温冲击强度和柔软性优异,同时由于异种橡胶相与聚烯烃连续相的稳定结构而使耐热特性优异,因此没有进行交联也能够用作电缆的绝缘层材料。
背景技术
作为聚烯烃的一种的聚丙烯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质和阻隔性、高热稳定性,然而,由于在低温下的冲击特性差且刚性高,因此不适合用作需要柔软性的电缆绝缘材料。由此,主要使用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作为同时需要耐寒性及柔软性的用于送配电的电力传输管的绝缘材料,但是聚乙烯的熔点低而在高的温度下发生熔融或分解的现象,因此正常工作温度限制为90℃。如果正常工作温度上升,则送配电缆的电力传输效率会得到改善,因此,为了改善绝缘材料的耐热性,目前是将聚乙烯、乙烯-丙烯橡胶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橡胶共聚物等进行交联来使用。
但是如上所述的交联高分子在结束使用寿命后难以重复利用,因此需要焚烧或废弃,并且进行重复利用时所需的额外设备会导致产生附加费用。此外,具有如下缺点,即,由于交联过程中产生的交联副产物而导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大,湿交联导致需要进一步干燥产品的过程,并且由于挤出时产生的热而过度交联时加工性会受到限制。
因此,一直以来进行了在确保聚丙烯的耐热性的同时改善柔软性和耐寒性的研究。例如,美国专利第9,416,207号公开了使三种丙烯橡胶共聚物连续反应而改善柔软性和透明度的聚丙烯组合物。但是该组合物在低温下的冲击强度的改善微乎其微,从而在室外搭建或根据气候安装及移动时会产生损坏,因此不适合用作电缆的用途,并且熔点低而导致耐热性下降,因此不适合用作电缆的绝缘材料。
韩国公开专利申请第2014-0040082号公开了混合α-烯烃共聚单体橡胶相和丙烯的共聚物而确保柔软性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但是,如果橡胶相的含量少,则在用作电缆绝缘材料时柔软性会降低,从而难以进行搭建及安装,如果橡胶相的含量高,则会产生失去影响机械物理性质的聚丙烯的优点的问题。
此外,韩国公开专利申请第1998-0009364号公开了包含聚丙烯树脂、乙烯-丙烯橡胶及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用于汽车内外装饰材料的热塑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但是该组合物的熔融指数较高为12.7~20.1g/10分钟的范围,并且热变形温度也低为61~75℃,因此不适合用作电缆的绝缘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416,207号(2016.8.16)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申请第2014-0040082号(2014.4.2)
(专利文献3)韩国公开专利申请第1998-0009364号(1998.4.30)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其在低温下的冲击强度和柔软性优异,同时即使包含大量的橡胶相也具有聚烯烃固有的耐热特性及机械物理性质,并且具有与现有材料相似的绝缘特性,因此适合用于电缆的绝缘层。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华道达尔有限公司,未经韩华道达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2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