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1143.7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6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黄山松工业地坪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7 | 分类号: | G01N3/307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材料加工 检测装置 支撑钢柱 安装头 检测 伸缩气杆 承重板 立柱 通孔 等距离均匀分布 废屑收集箱 冲击力度 检测结果 减震弹簧 上方位置 受力不均 下方位置 胶垫 替换 建材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支撑钢柱和减震弹簧,所述检测平台的上方安装有立柱,且立柱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气杆,且伸缩气杆的下方连接有承重板,所述安装头安装在承重板的下方位置,且安装头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块,所述支撑钢柱位于检测平台的上方位置,且支撑钢柱的内侧设置有胶垫,所述通孔设置在检测平台上,且通孔的下方安装有废屑收集箱。该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设置了多组安装头和冲击块,方便维护和替换冲击块,且冲击块等距离均匀分布,可使被检测的建材受到的冲击力度均匀适中,避免受力不均,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失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其所需的要求十分严格,建筑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各种检测,其中耐冲击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现有的建材耐冲击检测装置,均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当板材最终被击碎时,碎屑飞溅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并且冲击检测现场的噪声极为严重,长此以往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检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材耐冲击检测装置,均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当板材最终被击碎时,碎屑飞溅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并且冲击检测现场的噪声极为严重,长此以往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支撑钢柱和减震弹簧,所述检测平台的上方安装有立柱,且立柱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方安装有伸缩气杆,且伸缩气杆的下方连接有承重板,所述安装头安装在承重板的下方位置,且安装头的底部设置有冲击块,所述支撑钢柱位于检测平台的上方位置,且支撑钢柱的内侧设置有胶垫,所述通孔设置在检测平台上,且通孔的下方安装有废屑收集箱,所述废屑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置物架,所述减震弹簧安装在检测平台的下方位置,所述防护玻璃安装在连接块之间,且防护玻璃的前端设置有密封窗。
优选的,所述伸缩气杆与连接块和承重板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连接,且伸缩气杆设置有4组,并且伸缩气杆关于检测平台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安装头与承重板为一体式结构,且安装头与冲击块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钢柱设置有4组,且支撑钢柱的内侧均设置有胶垫,并且胶垫的内表面为半圆凸起防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通孔贯穿检测平台,且通孔位于承重板的正下方位置,并且通孔的面积小于废屑收集箱的开口面积。
优选的,所述防护玻璃分别安装在立柱和连接块之间,且防护玻璃与密封窗的材质均为隔音玻璃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材料加工用检测装置,
(1)该装置安装了隔音材质的防护玻璃和密封窗,使其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避免废屑划伤工作人员的同时,可降低检测过程中工作环境的噪声污染,以便缓解噪音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安全防护性能和环保性能;
(2)设置了通孔和废屑收集箱,能对建材被冲击出来的碎屑,以及本身被击碎时的碎块进行回收,降低了工作人员检测结束后清理工作的力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设置了多组安装头和冲击块,方便维护和替换冲击块,且冲击块等距离均匀分布,可使被检测的建材受到的冲击力度均匀适中,避免受力不均,从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失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黄山松工业地坪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黄山松工业地坪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1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