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土耐旱苗木的育苗与快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0222.6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澄城县绿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健 |
地址: | 7152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枝条 耐旱 苗木 黄土 快繁 成活率 移栽 育苗 重量百分比 末端切口 气雾栽培 种苗移栽 混合物 无损伤 截取 发苗 根系 构树 基质 裸根 埋入 气雾 水培 土培 羊粪 种苗 黄土高原 浸泡 叶子 关节 湿润 缺水 保留 思维 培育 | ||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一种黄土耐旱苗木的育苗方法和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春天,将耐旱苗木的种子,经浸泡处理埋入湿润、拌有少量羊粪的黄土中,发苗成长;b成长后截取15cm并保留两个以上关节的枝条,枝条上留有2‑3片叶子;在枝条末端切口位置应在节下0.5厘米;c将步骤b得到的枝条插入黄土和基质按重量百分比1:1混合的混合物中。本发明的优点:通过相关设施和严格选用耐旱苗木双重思维解决黄土高原缺水问题,是根本措施。采用气雾快繁培育的苗木不仅根系更为发达,成活率更高,比如构树成活率达90%以上,而且移栽更为方便,可以实现裸根全苗无损伤移栽,这种苗可以作为土培水培及气雾栽培种苗使用,适用范围广,种苗移栽成活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土耐旱苗木的育苗方法、还涉及一种黄土耐旱苗木的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高原海拔高度800~3000米,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少,缺水严重限制了其农林业发展;但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如果采用合适的方法最大限度的突破缺水限制,那么黄土大地的农林业将进入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之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缺水的黄土高原农林业发展慢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土耐旱苗木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春天,将耐旱苗木的种子,经浸泡处理埋入湿润、拌有少量羊粪的黄土中,发苗成长;
b成长后截取15cm并保留两个以上关节的枝条,枝条上留有2-3片叶子;
在枝条末端切口位置应在节下0.5厘米,在切口处涂上重量百分比为2.5:3.5的萘乙酸和吲哚乙酸混合物;
c将步骤b得到的枝条插入黄土和基质按重量百分比1:1混合的混合物中,所述基质包括珍珠岩、蛭石、河砂和草碳,其重量百分比为,2:1:1:1。
本发明还公开黄土耐旱苗木的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权利要求1生根后的苗木移植到快繁苗床上,在苗床底部铺好海绵,切到海绵厚度的4/5,海绵底部依然连成一片;
b将调配成0.25%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海绵,挤去空气,让整块海绵浸泡在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内消毒、杀菌;
c几个小时后,待溶液颜色渐褪后,将全部溶液及海绵中的溶液倒去,再把海绵放回苗床,进行扦插;
d将配好的营养液倒在苗床内,让海绵浸在营养液里,以浸没海绵厚度的1/4为宜;
e采用间歇方式进行叶面喷雾,保持叶面湿润不淌水。
本发明的优点:采用本发明特有的黄土高原气雾快繁培育的苗木不仅根系更为发达,成活率更高,比如构树成活率达90%以上,而且移栽更为方便,可以实现裸根全苗无损伤移栽,这种苗可以作为土培水培及气雾栽培种苗使用,适用范围广,种苗移栽成活率高,大大提高了育苗空间利用率,是基质平面快繁效率的几倍甚至上十多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经发明人排查统计,适合黄土种植,耐旱力最强的树种:雪松、黑松、菝葜、响叶杨、加杨、旱柳、化香树、榔榆、构树、柘树、山胡椒、狭叶山胡椒、石楠、光叶石楠、火棘、山槐、合欢、葛藤、胡枝子、黄檀、紫穗槐、紫藤、臭椿、楝树、乌桕、野桐、算盘子、黄连木、盐肤木、芫花、君迁子、美国红枫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土耐旱苗木的育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澄城县绿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澄城县绿营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0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