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复加卸载球形压头压入获取材料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60092.6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强;张泰瑞;王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42 | 分类号: | G01N3/4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薛玉麟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压头 压入 压入试验 单轴应力 应变关系 加卸载 工程结构材料 力学性能试验 被测材料 本构关系 测量残余 测试材料 测试领域 处理数据 光滑表面 技术依赖 模拟结果 压痕凹坑 硬质材料 散点图 塑性区 准静态 经验总结 单轴 拟合 在役 费力 并用 绘制 | ||
1.一种反复加卸载球形压头压入获取材料单轴应力-应变关系的方法,采用硬质材料球形压头,以N次准静态反复加卸载方式,压入被测材料光滑表面,获取连续的压入载荷P-压入深度h曲线,其特征在于,在球形压头压入试验完成后测量残余压痕凹坑周边的塑性区半径rp,然后用以下方法获取材料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方法步骤如下:
[1]、计算材料的比例极限σ0和比例应变极限ε0,根据式(9)计算材料的比例极限σ0和比例应变极限ε0;
式中,E为被测试材料的杨氏模量,可以通过Pharr-Oliver的卸载斜率法得到;Pmax为压入试验中的最大压入载荷;rp为残余压痕凹坑周边的塑性区半径;
[2]、拟合卸载斜率S(i)和残余压痕深度根据式(10),对压入载荷P-压入深度h曲线的卸载曲线段进行拟合,得到第i次压入循环的残余压痕深度和卸载斜率S(i);
[3]、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压痕回弹深度根据式(11)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压痕回弹深度
式中,为第i次压入循环的最大压痕深度;
[4]、计算残余凹坑曲率半径根据式(12)计算残余凹坑曲率半径
式中,R为球形压头半径;
[5]、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中外力所做的弹性功We(i)和塑性功分别根据式(13)和式(14)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中外力所做的弹性功We(i)和塑性功
式中,和分别代表第i次压入循环加载和卸载时的压入载荷-压入深度曲线;
[6]、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力根据式(15)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力
式中,为第i次压入循环的最大压入载荷;为第i次压入循环的残余凹坑曲率半径;a为接触半径,Eind和vind分别为的球形压头材料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7]、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变增量根据式(16)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变增量
式中,和分别为第i次和第i-1次压入循环中外力所做的塑性功;和分别为第i次和第i-1次压入循环的最大压入载荷;和分别为第i次和第i-1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力;
[8]、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变根据式(17)计算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变
式中,为第i-1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变,为第i次压入循环的等效应变增量;
[9]、按步骤1求取的比例极限σ0-ε0,按步骤6和步骤8分别求取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即可绘制出与单轴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类似的应力σ-应变ε散点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600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材料硬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水蚀试验系统的嵌入式轮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