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循环热处理修复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9056.8 | 申请日: | 201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2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9C1/00;B02C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输送机 土壤 螺旋输送机 微波加热 破碎机 热处理 土壤循环 修复装置 暂存池 循环加热方式 土壤破碎机 土壤修复 物料输入 有机物 原料池 加热 去除 破碎 修复 返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循环热处理修复装置及其方法,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土壤破碎机、第一皮带输送机和微波加热容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可将原料池内的土壤输送至破碎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可将经破碎机破碎的土壤输送至微波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皮带输送机、第二螺旋输送机和第三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二皮带输送机可将经微波加热容器加热的土壤输送至土壤暂存池,所述土壤暂存池内的土壤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皮带输送机的物料输入端,并通过第三皮带输送机输送返回至微波加热容器。本发明通过循环加热方式逐步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实现土壤的修复,土壤修复效果好,便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循环热处理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环境,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日益突出。土壤有机物污染是指有毒有害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作用的速度,破坏了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从而导致土壤自然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并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和质量下降。现有的土壤修复装置在针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处理上操作过程复杂,有机物处理不够彻底,严重影响了土壤修复的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循环热处理修复装置及其方法,通过循环加热方式逐步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实现土壤的修复,土壤修复效果好,便于推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土壤循环热处理修复装置,包括第一螺旋输送机、土壤破碎机、第一皮带输送机和微波加热容器,所述第一螺旋输送机可将原料池内的土壤输送至破碎机,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可将经破碎机破碎的土壤输送至微波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皮带输送机、第二螺旋输送机和第三皮带输送机,所述第二皮带输送机可将经微波加热容器加热的土壤输送至土壤暂存池,所述土壤暂存池内的土壤通过第二螺旋输送机输送至第三皮带输送机的物料输入端,并通过第三皮带输送机输送返回至微波加热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微波加热容器的顶部设置有物料进口,所述第一皮带输送机的物料输出端和第三皮带输送机的物料输出端均位于微波加热容器的物料进口;所述物料进口配套设置有弹性自动门,被所述弹性自动门封闭的物料进口可通过从第一皮带输送机的物料输出端输出下落的土壤撞击打开,且被所述弹性自动门封闭的物料进口可通过从第三皮带输送机的物料输出端输出下落的土壤撞击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自动门包括三棱柱杆、两个直角三角块和两个弹簧,所述物料进口的两侧内壁分别开设有腔体,所述三棱柱杆横跨物料进口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腔体的腔底固定,且三棱柱杆的其中一个长棱朝上并正对物料进口设置;两个所述直角三角块均可滑动配合设置在三棱柱杆上,且两个直角三角块的斜面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对称套设在直角三角块与腔体的腔底之间的三棱柱杆的杆部上,每个所述弹簧均具有回弹推力,两个所述直角三角块在各自对应的弹簧推动下相互抵靠构成开口正对物料进口的V形门。
进一步的,所述微波加热容器的内部空间呈圆柱形,所述微波加热容器的内部从上到下设置有若干正圆锥形土壤导流罩和若干倒圆台形土壤导流罩,所述正圆锥形土壤导流罩与倒圆台形土壤导流罩呈竖直直线形式交替设置;离所述物料进口最近的为正圆锥形土壤导流罩,且此正圆锥形土壤导流罩的尖端正对物料进口;
所述圆锥形土壤导流罩的罩边缘与微波加热容器的内壁具有间距,所述倒圆台形土壤导流罩的扩张罩口边缘与微波加热容器的内壁无缝衔接,且圆锥形土壤导流罩的尖端正对位于其上方的倒圆台形土壤导流罩的收缩罩口。
进一步的,所述圆锥形土壤导流罩和倒圆台形土壤导流罩上均开设有若干分布均匀的通气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微波加热箱和鼓风机,所述微波加热箱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微波加热箱可对换热管加热;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与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进风管道与微波加热容器的内底部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9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