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腔模块及微流控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57452.7 | 申请日: | 2018-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6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葛胜祥;张师音;苏晓崧;张东旭;闵小平;张建中;张雅;郭清顺;张军;夏宁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L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宋少娜;艾春慧 |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模块 微流控 芯片 | ||
1.一种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主体(1);
反应腔(2),设于所述模块主体(1)内,所述反应腔(2)的底部向下凸出;所述反应腔(2)包括圆柱形反应腔,所述圆柱形反应腔的径向为所述反应腔(2)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方向,所述圆柱形反应腔的轴向为所述反应腔(2)的相对两侧部之间的方向;
液流通道(3),设于所述模块主体(1)内,其第一端经由所述反应腔(2)的底部的最低端与所述反应腔(2)连通,第二端与所述模块主体(1)的外部连通;所述液流通道(3)包括与圆柱形反应腔的底部相切的通道段;以及
气流通道(4),设于所述模块主体(1)内,其第一端经由所述反应腔(2)的顶部与所述反应腔(2)气体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模块主体(1)的外部气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能结构(5),设于所述反应腔(2)所在位置的所述模块主体(1)的外侧,用于与向所述反应腔(2)内提供振动能量的设备(8)接触,以将能量传递到所述反应腔(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4)包括与所述圆柱形反应腔的顶部相切的通道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部(6),所述缓冲部(6)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反应腔的顶部相切,另一端连通所述圆柱形反应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能结构(5),设于所述模块主体(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圆柱形反应腔的中轴线上,用于与向所述圆柱形反应腔内提供振动能量的设备(8)接触,以将能量传递到所述圆柱形反应腔内。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能结构(5)呈圆柱形、圆锥形或半球形。
7.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能结构(5)包括所述模块主体(1)一侧在与所述反应腔(2)对应的位置设置的向外侧凸起的壁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腔(7),所述气流通道(4)上设有数个膨大的空腔作为所述过滤腔(7),所述过滤腔(7)内填充有用于对气体进行过滤的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主体(1)内设有一个以上所述反应腔(2),各所述反应腔(2)均配备设有所述液流通道(3)和气流通道(4)。
10.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应腔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向所述反应腔模块中的反应腔(2)内提供振动能量的设备(8)。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供振动能量的设备(8)包括超声波换能器、偏心振子或电磁换能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厦门万泰凯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74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