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6627.2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9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鲍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州迅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25 | 分类号: | B60P3/025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刘志敏 |
地址: | 23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轨道 车辆 自动 配餐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包括车框和车轮;还包括冷凝板、支柱、一号轴、放置盒、一号控制单元和冷凝单元。通过设置冷凝单元和一号控制单元,一号控制单元和冷凝单元间的相互配合,一方面,提高了饮品的新鲜度,使得饮品不易变质,从而提高了饮品的饮用口感;另一方面,根据饮品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饮品进行均匀的冷冻,从而提高了饮品冷藏效果;同时放置盒在向下运动中,一号气囊受到放置盒的挤压,一号气囊鼓出冷气,冷气通过一号孔直接作用于饮品,从而提高了饮品的冷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城际之间进行客流量输送的主要交通,由于轨道交通的运输段为省内或涉外,因此整个距离的跨度较长,通常单程的运行时间在十二小时左右,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乘客们口干舌燥,此时有一杯冷饮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轨道交通车辆上一般都有配餐车,但是配餐车上没有完善的冷藏区,且需要乘务员推着配餐车。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208455404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链配餐车,包括车头、车架以及安装在车架上的车厢。所述车头上部安装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的出风端延伸到车厢内,位于车厢内的制冷系统的出风端连接冷风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口。
该技术方案的一种冷链配餐车,通过摆动的出风口吹出冷气作用于车厢。但是该技术方案中车厢的冷气供给不均匀,从而影响车厢的冷冻效果;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通过设置冷凝单元和一号控制单元,一号控制单元和冷凝单元间的相互配合,一方面,提高了饮品的新鲜度,使得饮品不易变质,从而提高了饮品的饮用口感;另一方面,根据饮品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使得饮品进行均匀的冷冻,从而提高了饮品冷藏效果;同时放置盒在向下运动中,一号气囊受到放置盒的挤压,一号气囊鼓出冷气,冷气通过一号孔直接作用于饮品,从而提高了饮品的冷藏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轨道车辆自动配餐车,包括车框和车轮;还包括冷凝板、支柱、一号轴、放置盒、一号控制单元和冷凝单元;所述车轮通过一号轴转动安装在车框的底部,一号轴通过计算机控制器控制车轮转动;所述冷凝板通过支柱固定安装在车框的内部;所述放置盒固连在一号控制单元上,放置盒用于放置饮品;所述一号控制单元位于冷凝板的上表面,一号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放置盒与冷凝板间的距离;所述冷凝单元位于车框的内部,冷凝单元用于对饮品进行冷冻;所述冷凝板上设有一号空心腔室和二号空心腔室;其中,
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一号软管和二号软管;所述一号软管与一号空心腔室连通,一号软管上设有单向阀、其单向阀用于一号软管单向向一号空心腔室中输送液氨;所述二号软管与一号空心腔室连通,二号软管上设有单向阀、其单向阀用于二号软管单向将一号空心腔室中的液氨抽离;所述一号软管位于二号软管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州迅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宿州迅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6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