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管、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5482.4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9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董军启;黄宁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热交换器 系统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管、热交换器及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管包括:主体段、末段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段与所述末段的衔接段,所述换热管具有多个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贯穿所述主体段、末段和衔接段,所述换热管具有宽度方向,沿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末段相距最远的两个冷媒通道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体段两边相距最远的两个冷媒通道之间的间距。本发明在保证耐压强度的前提下,通过末段采用缩口方式使得集流管的内外径减小,可以使集流管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从而使集流管容积减小,换热系统的冷媒充注量减小,提高换热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管、热交换器、换热系统及换热管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换热技术的发展,对换热管和换热器件的尺寸、重量以及系统冷媒充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开发尺寸、重量更小的换热器件。相关技术中换热管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主体段、末段以及连接所述主体段与所述末段的衔接段,所述换热管具有多个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贯穿所述主体段、末段和衔接段,所述换热管具有宽度方向,沿宽度方向位于所述末段相距最远的两个冷媒通道之间的间距小于位于所述主体段两边相距最远的两个冷媒通道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末段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末段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主体段为平直段,所述主体段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平直的一字型。
可选地,所述末段沿宽度方向的截面所对应的圆周角范围处于10°~350°。
可选地,所述末段沿宽度方向的截面所对应的圆周角范围为90°至180°。
可选地,所述末段的宽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集流管的直径或等效直径。
可选地,所述衔接段为缩口段,其中,沿所述主体段朝向所述末段的延伸方向,所述衔接段具有减小的宽度。
可选地,沿所述主体段朝向所述末段的方向,所述衔接段具有增大的高度。
可选地,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所述衔接段的尺寸为3mm~20mm。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集流管以及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中,所述集流管具有内腔,所述集流管的管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换热管的末段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换热管的冷媒通道与所述集流管的内腔相连通。
可选地,当所述换热管的末段为圆弧形结构时,所述安装孔为与所述末段的截面匹配的弧形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节流装置、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换热器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
制作平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具有多个冷媒通道;
提供一弧形槽模具;
将所述换热管的端部放置于所述弧形槽模具的预设位置,并通过冲压以形成如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末段采用缩口方式可使得与之配合的集流管的直径或等效直径相对减小,其有益效果将在以下说明书中体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换热管与集流管装配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5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剧情导向的语言数位教学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护罩一体式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