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4805.8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7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谚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俊谚 |
主分类号: | D06N3/18 | 分类号: | D06N3/18;D06N3/14;D06N3/12;D06N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大村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可塑性 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 人造皮革 可塑性弹性体 布料层 氨基甲酸甲酯 聚氯乙烯 贴合固定 发泡 制备 胶合固定 依次设置 影响人体 制备过程 塑化剂 针织布 渗出 加热 气化 热压 添加剂 申请 毒害 融合 环保 制造 健康 | ||
本申请属于人造皮革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及其制备方法。发泡人造皮革主要是由聚氯乙烯结合针织布制成,而聚氯乙烯中添加有添加剂或者塑化剂,其可能渗出或气化而影响人体健康。本申请提供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布料层、可塑性弹性体层、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和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所述可塑性弹性体层涂布于所述布料层上,所述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通过所述可塑性弹性体层与所述布料层相连接,所述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通过热压融合与所述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贴合固定。在制备过程中,布料层和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通过可塑性弹性体层胶合固定后,将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与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相互贴合固定,然后加热使得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发泡,使得制得的热可塑性人造皮革环保无毒害。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人造皮革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革制品,由于真皮制品的价格较高,同时部分人道主义者及素食主义者中接受度较低,因此,使用人造皮革来进行替代,人造皮革时一种外观及触感模拟皮革制成的人造材质,是在纺织布基或无纺布基上,由各种不同配方的PVC和PU等发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可以根据不同强度和色彩、光泽、花纹图案等要求加工制成,具有花色品种繁多、防水性能好、边幅整齐、利用率高和价格相对真皮便宜的特点,但绝大部分的人造革,其手感和弹性无法达到真皮的效果;它的纵切面,可看到细微的气泡孔、布基或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的薄膜和干干巴巴的人造纤维。
聚氯乙烯工业化生产为人造皮革开辟了新的原材料资源,促进人造皮革生产与发展,聚氯乙烯添加增塑剂、稳定剂等所制成的糊料易着色,涂层凝胶化后,经压花、压纹或印花,即可制成多种外观与天然皮革相似的产品,其透气、透湿性等虽不及天然皮革,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同时,生产简便,原料丰富,产品质量均一,便于剪裁使用,广泛应用于制作服装、鞋帽、箱包、家具、装饰品及各种工业配件。
发泡人造皮革主要是由聚氯乙烯结合针织布制成,而聚氯乙烯中添加有发泡剂,使得聚氯乙烯在凝胶化时发泡形成微孔结构,利用微孔结构产生弹性,而聚氯乙烯中添加有添加剂或者塑化剂,其可能渗出或气化而影响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发泡人造皮革主要是由聚氯乙烯结合针织布制成,而聚氯乙烯中添加有发泡剂,使得聚氯乙烯在凝胶化时发泡形成微孔结构,利用微孔结构产生弹性,而聚氯乙烯中添加有添加剂或者塑化剂,其可能渗出或气化而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及其制备方法。
2.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布料层、可塑性弹性体层、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和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
所述可塑性弹性体层涂布于所述布料层上,所述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通过所述可塑性弹性体层与所述布料层相连接,所述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通过热压融合与所述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贴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包括若干气孔。
可选地,所述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呈薄膜状,所述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上设置有纹路面。
可选地,所述布料层包括平织布或者针织布。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可塑性人造皮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布料层上涂布可塑性弹性体层;
2)、对未发泡的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加热软化后,将其放置于可塑性弹性体层上;
3)、在热塑性聚醚嵌段酰胺层上覆盖热可塑性氨基甲酸甲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俊谚,未经林俊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8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