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镀刷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54288.4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6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金鹭喷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14 | 分类号: | C25D1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镀 | ||
本发明属于电刷镀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镀刷笔,包括杆体、固定板、电镀模块和夹持模块;电镀模块包括安装板、支撑板、连接板和阳极板;两个安装板平行设置在固定板上;安装板端头固定连接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一组连接板,连接板搭接在两个安装板上,相邻两个连接板通过弧形弹簧连接,弧形弹簧向外侧拱起,连接板能够在安装板表面滑动;连接板上固定连接阳极板;阳极板上设有毛束;夹持模块安装在电镀模块侧边,夹持模块用于调节两个连接板之间间距,并使得一组连接板组成弧形面。本发明适用于弧形环槽及弧形凹槽的电镀作业,能够提高弧形环槽及弧形凹槽的电镀作业的效率,并能够保证电镀层厚度均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刷镀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镀刷笔。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中轴类零件的损伤是常见的损坏故障,轴类零件的损伤主要是外表面的局部轴向损伤,这些表面损伤可以通过电刷镀来进行修复,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轴类零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目前,轴的电刷镀主要是由手工来实施,操作者需要一边刷镀一边测量,以保证修复后轴的尺寸能达到要求,且需要避免镀层出现剥落或划伤。因此通过人工来完成电刷镀,会导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手工电刷镀过程中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对操作者的技能和经验要求高,其难以保证对轴类零件的表面修复质量。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轴类零件电刷镀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4106629271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轴用电刷镀的镀笔,包括:套筒;以及镀笔刷,其内壁面设置有刷毛;若干个镀笔刷通过变径机构沿周向均匀地架设于套筒的内孔;变径机构包括:圆环座,三个该圆环座沿轴向等距地设置于套筒的内孔,其中一个圆环座固定设置,另外两个以能够沿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镀笔刷支架,其包括:伸缩杆,其一端固定于中间的圆环座上,且另一端固定于镀笔刷的外壁面的中部;以及两个连杆,该两个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于两侧的圆环座上,另一端分别铰接于镀笔刷的外壁面的中部;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其中一个能够沿轴向滑动的圆环座进行滑动。
该技术方案能够对不同直径的轴类零件实现机械化电刷镀,但是该方案在遇到诸如轴外圈设有的弧形环槽的零部件时,不能适用弧形环槽的电镀,使得该技术方案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镀刷笔,特别适用于轴类零件外圈的弧形环槽或平板类工件表面的弧形凹槽电镀,通过将两个连接板的间距压缩,在弧形弹簧的作用下,相应的连接板会随着转动并与弧形弹簧组成一个弧形的工作面,适用于弧形环槽及弧形凹槽的电镀作业,能够提高弧形环槽及弧形凹槽的电镀作业的效率,并能够保证电镀层厚度均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镀刷笔,包括杆体、固定板和电镀模块;所述杆体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电镀模块,所述电镀模块与电源阳极相连;还包括夹持模块;所述电镀模块包括安装板、支撑板、连接板和阳极板;两个安装板平行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安装板端头固定连接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一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搭接在两个安装板上,且与安装板垂直,相邻两个连接板通过弧形弹簧连接,弧形弹簧向外侧拱起,连接板能够在安装板表面滑动;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阳极板;所述阳极板上设有毛束;所述夹持模块安装在电镀模块侧边,所述夹持模块用于调节两个连接板之间间距,并使得一组连接板组成弧形面。在遇到轴类零件外圈设有的弧形环槽或平板类工件表面的弧形凹槽需要电镀时,传统的电镀笔不能适用弧度的变化,通过将两个连接板的间距压缩,在弧形弹簧的作用下,相应的连接板会随着转动并与弧形弹簧组成一个弧形的工作面,适用于弧形环槽及弧形凹槽的电镀作业,其中连接板不局限于两个,相应的多个连接板能够构成更大的弧形工作面,从而提高弧形环槽及弧形凹槽的电镀作业的效率,并能够保证电镀层厚度均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金鹭喷织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金鹭喷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42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