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53860.5 | 申请日: | 201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白瑞忠;王奇维;薛国栋;郭钦涛;杨晓伟;蔡保云;蔡银国;刘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支撑体系 数据处理器 监测点 安全监控系统 串口通信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 支撑架单元 监测模块 参数输入模块 压力传感器 安全状态 预警判断 载荷变化 载荷监测 红LED灯 绿LED灯 输出端 输入端 主控器 布设 监控 显示屏 变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该系统包括模板支撑体系、监测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多个支撑架单元,每个支撑架单元中设置载荷监测模块,监测模块包括主控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串口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第二串口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接有参数输入模块,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有显示屏、绿LED灯、黄LED灯和红LED灯;该方法包括步骤:一、监测点的布设及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二、监测点载荷的获取;三、载荷变化率的获取;四、监测点预警判断。本发明设计合理,避免了由于模板支撑体系本身变形等自身因素对安全状态产生的不准确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建筑领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频发,给我国建设事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采用什么技术手段实现安全控制模板支撑体系的问题,历来被众多工程技术人员所关注和重视。而目前国内对模板支撑体系的监测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采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辅助人工观测的方法对模板支撑体系中架体的位移、变形进行监测,在出现较大变形时进行报警;
第二,采用应变片及精密测位仪器对模板支撑体系中部分承力立杆件进行检测,以设定的屈服强度和变形值作为参考,以此判断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性;
第三、采用在主要受力的立杆上安装位移测量设备,通过立杆位移变化数值输出和设定报警值,来保障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
而以上方法在应用实践中尚存在着如下不足:
第一、以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作为监测手段,仍属于依赖人为经验监测为主的方法。对观测人员和观测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模板支撑体系变化信息难于全面及连续掌握,观测值代表性差,报警反应滞后;
第二、由于市场提供的杆件材质、壁厚、不匀质的客观存在,用应变片方法检测测点的应力变化值难于具有代表性,对模板支撑体系整体是否稳定不易判断;另外采用的精密仪器在较为恶劣复杂的环境中使用要求较高,成本较大,不适宜普遍推广应用。
第三、因为模板支撑体系在人工搭建过程中,立杆的垂直度和横向联系可靠度不能精准保证,所以搭建过程中立杆本身存在位移偏差,这样通过测量立杆位移反映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状况存在较大偏差,监测报警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控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载荷监测模块对模板支撑体系中监测点的载荷进行监测,避免了由于模板支撑体系本身变形等自身因素对安全状态产生的不准确判断,安装布设简便且监测精度高,成本低,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支撑体系、对所述模板支撑体系进行监测的监测模块和与所述监测模块连接的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多个支撑架单元,所述支撑架单元包括多个竖直布设的立杆和连接于两个立杆之间的水平杆,所述支撑架单元内相邻两个立杆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单元中立杆的间距不相同,每个所述支撑架单元中任意选择两个立杆的顶端布设监测点,所述监测点设置载荷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主控器以及与主控器相接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一串口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以及与数据处理器相接的第二串口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接有参数输入模块,所述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接有显示屏、绿LED灯、黄LED灯和红LED灯,所述载荷监测模块包括从控制器以及与从控制器相接的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从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模块和第二串口通信模块通过电缆有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3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