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带的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53689.8 | 申请日: | 2018-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3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卢年端;李泠;耿玓;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20;H01L29/207;H01L21/336;B82Y1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纳米带的晶体管,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栅电极;
设置于所述栅电极上的栅介质层;
设置于所述栅介质层上的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至少一条氮化硼纳米带,所述至少一条氮化硼纳米带均包括用于打开带隙的材料;以及
设置于所述有源层上的源电极和漏电极;
其中,单条氮化硼纳米带包括钝化原子,所述钝化原子用于与所述单条氮化硼纳米带边缘的悬挂键结合;所述用于打开带隙的材料包括惰性气体He、Ne、Ar、Kr、X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单条氮化硼纳米带的层数为1-10层;以及单条氮化硼纳米带的宽度为1-10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电极包括Mo、Pt、Au、Cu、Ag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栅介质层包括Al2O3;以及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包括Pt、Au、Cu、Ag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制备基于纳米带的晶体管的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栅电极;
在所述栅电极上形成栅介质层;
在所述栅介质层上形成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至少一条氮化硼纳米带,并使得所述至少一条氮化硼纳米带均包括用于打开带隙的材料;
在所述有源层上形成源电极和漏电极;
在单条氮化硼纳米带上设置钝化原子,使得所述钝化原子与所述单条氮化硼纳米带边缘的悬挂键结合;
其中,所述用于打开带隙的材料包括惰性气体He、Ne、Ar、Kr、X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临时衬底;
在所述临时衬底上形成所述有源层,之后将所述有源层转移至所述栅介质层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出所述用于打开带隙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536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